•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加大力度整治打擊非法網路借貸刻不容緩

2018-03-27 13:36: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周成洋認為,非法網貸看似侵害的只是個體的利益,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這個“個體”。我們必須從法治的角度出發,從社會安全穩定發展的層面考慮,加強對網路貸款平臺的監管,加大力度整治和打擊非法網路借貸,以保護每一個公民的合法權益。 

  2018年1月29日,25歲的羅正宇爬上旅店樓頂,選擇了自縊。2016年,剛剛碩士畢業的他,進入一家總部在武漢的大型國企。2017年2月離職。而據媒體最後了解到的重要資訊是,在他手機裏,金融理財欄裏有13個網貸APP。13個網貸APP裏有五萬多元的分期欠款,大多是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所欠的。截至2月28日,羅正宇欠下的將近四萬元分期欠款,依舊每天在短信提示還款。

  在“羅正宇自縊事件”中,5千元借款在7天后需還7千元,這樣一個細節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非法網貸産生的高利息,是壓垮借貸者的第一塊大石頭。網貸的利息為何如此之高?顯然,這不合理,相關法律法規從未允許如此之高的利息存在。嚴格意義上説,哪怕是屬於經濟糾紛,超過正常標準的利息都不屬於法定保護的範疇,羅正宇完全可以不用還。可是,他卻沒有選擇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自己。事實上,為了還款,有的借貸者在多平臺之間借款,“以貸還貸”讓窟窿變得更大,對此,我們該悲哀還是該憤怒?

  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非法校園借貸問題成為重點關注的民生話題之一。各大持牌金融機構現在都在積極推出針對在校大學生的産品,因為大學生群體以及畢業不久剛剛邁入社會的人群的消費能力和自身的經濟能力都較為特殊。試想,如果借貸者是通過合法的網路借貸平臺借款,是否還會遭受非法侵害?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非法網貸本就是踩著灰色的底線,在整個過程中存在恐嚇、威脅、非法催收等行為,會給借貸人造成心理負擔,使得借貸人擔心自己以及家人遭受報復。更重要的一點,類似由網貸引發的糾紛或事件,如果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多會被歸入到經濟糾紛範圍,維權成本和週期可能會增加,而如果讓借貸雙方自行解決的話,又會引發其他矛盾,顯然都難以破解眼前的緊迫局面。無法及時有效求助外界時,借貸者自然會走上在旁人看來較為極端的道路。

  公眾在看待此類現象的時候有一個誤區,認為“病症”多是出在借貸者自己身上,會給出“他可以不借款”或者“他可以不通過網貸平臺借款”等意見。顯然,這種判斷並不客觀,沒有了解借貸者的個體情況。非法網貸看似侵害的只是個體的利益,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這個“個體”。因此,我們必須從法治的角度出發,從社會安全穩定發展的層面考慮,加強對網路貸款平臺的監管,加大力度整治和打擊非法網路借貸,以保護每一個公民的合法權益。(江西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周成洋)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