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感謝習近平主席,不僅因為三年前他在演講中提到了我、講了我家的故事,更重要的是,習主席倡導的‘一帶一路’讓世界許多國家之間的聯繫更緊密,包括我的祖國,這不單是貿易方面的聯繫,而是讓大家像兄弟姐妹那麼親密。”5月5日,39歲的約旦商人穆罕奈德在他位於浙江義烏市的一家阿拉伯餐館裏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我從新聞裏知道,5月14日在北京要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將參加會議。”他説,作為一名在中國的外籍商人,這幾年他已經分享到“一帶一路”倡議的紅利,餐館將擴面一倍,新店已在裝修;在餐館以外自己還做外貿生意,現在的營業額與三年前相比增加了60%。
2014年6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講話中指出, “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之路,將帶動各國經濟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各國經濟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在講話結束時,他專門提及發生在“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的一段佳話: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義烏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約旦商人開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館。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飲食文化帶到了義烏,也在義烏的繁榮興旺中收穫了事業成功,最終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把根紮在了中國。一個普通阿拉伯青年,把自己的人生夢想融入中國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國夢中,執著奮鬥,演繹了出彩人生,也詮釋了中國夢和阿拉伯夢的完美結合。”
聽説被習主席“點名”,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
義烏市位於浙江省中部,改革開放以來,這座原本地理位置並無優勢、資源稟賦也不得天獨厚的小城以商品貿易迅速崛起。1982年,當地創辦小商品市場,目前市場經營面積已達550萬平方米,有商位7.5萬個,去年市場成交額突破千億元。在當地,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名境外客商常住,年入境外商50萬人次。
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總結“義烏發展經驗”,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評價:義烏的發展是“莫名其妙”、“無中生有”、“無奇不有”、“點石成金”。
回憶起被習近平主席“點名”,穆罕奈德説,他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
“那天先是接到一位中國朋友的電話,説‘恭喜你!習近平主席在演講時提到了你,提到了你的餐廳’。接下來,手機響個不停,約旦、科威特、伊拉克等不同國家的朋友都來祝賀我。開始,我以為是朋友們合起來跟我開玩笑:我是個小人物,習主席怎麼會知道我?”他告訴澎湃新聞,後來餐廳店員也打來電話,説來了不少客人和記者。
到了店裏,穆罕奈德和他安徽籍的妻子劉芳還是搞不清究竟發生了什麼,直到一個記者拿出筆記型電腦,將習近平的演講視頻放給他們看。
“看第一遍還不敢相信,反覆看了五六次,才確認習主席説的就是我。”穆罕奈德告訴澎湃新聞。
當天,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裏轉發了習近平演講的視頻連結,並讓劉芳用中文寫了“很榮幸習近平主席講到我家”——他沒有上過正規的語言課,目前掌握的漢語都是在與人交流中學會的,聽、説不成問題,但閱讀、書寫只能用阿拉伯語和一些英語。
穆罕奈德介紹,自此以後,經常有各國媒體採訪他,“在義烏,我還是有一些知名度的。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到我以後,很多人專門來餐廳吃飯,還要和我合影。”
三年來外貿生意增長六成,餐館將擴面一倍
中國,是穆罕奈德離開祖國後生活過的第三個國家。
“我喜歡闖蕩世界,18歲和親戚去荷蘭,在一家服裝公司工作,後來去泰國,在餐廳工作。2000年到了廣州,和親戚合開阿拉伯餐廳,第二年遇到劉芳。在廣州時,聽朋友説有個叫義烏的地方,阿拉伯國家的人比較多,去那裏發展可能不錯。2002年,我到義烏考察幾天后就決定來這裡開餐館,2008年重新裝修後取名為‘花’餐廳。”穆罕奈德説。
“這個餐館我已經開了15年,500多平方米的面積現在嫌小了,今年準備換個地方開一間更大的,已經租了1100多平方米的場地,正在裝修,名字還是叫‘花’。”穆罕奈德告訴澎湃新聞,“我還想把餐廳開成連鎖店,讓它四處落地、開花。”
除了餐廳,穆罕奈德還有一家外貿公司,專門出口水煙産品。“以前和我做生意的主要是約旦、伊拉克、科威特等阿拉伯國家的客戶,自從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義烏開通義(烏)新(疆)歐(洲)班列,德國、法國和中亞的客戶明顯增多,和三年前相比,貿易額增加了60%。”穆罕奈德表示。
義新歐班列是由中國義烏至西班牙馬德里的鐵路國際貨運班列。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時提出“義新歐鐵路計劃從浙江義烏出發,抵達終點馬德里,中方歡迎西方積極參與建設和運營,共同提升兩國經貿合作水準”。兩個月後,全程13052公里的義新歐貨運班列首發。
目前,義烏已與“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2016年實現出口2201.6億元,在全國所佔的份額由2015年的1.49%升至1.5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整體出口1139.9億,佔全市出口的比重達51.8%。
喜歡闖蕩世界,把根紮在中國
穆罕奈德告訴澎湃新聞,他的微信朋友圈裏有好幾條用阿拉伯語寫的相同的內容,翻譯成中文就是“義烏,我終於回到家了”,“都是從國外坐飛機、高鐵回義烏後發的。我喜歡闖蕩,但會把根紮在義烏。”
“我的孩子都出生在這裡,我在這裡讓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我非常喜歡義烏,早已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了。”他告訴澎湃新聞,他有4個兄弟、4個姐妹,父母在約旦,兄弟姐妹在阿聯酋、科威特、約旦等地生活,他在義烏這些年,父母和4個兄弟已來過多次。
喜歡義烏的另一個原因,是感受到中國人的包容、友好。他接觸的很多義烏人都樂於助人,一些阿拉伯朋友剛來要租房,他的義烏朋友會花很多時間幫忙找,不求任何回報。“還有,中國人的親情很濃,每到節日,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飯,這和我的故鄉很像。”
穆罕奈德表示,義烏市政府非常重視外籍人士的意見,經常了解他們的訴求,聽取建議,“2015年,我和幾個外國朋友提出,每次出門辦事都要帶著護照,要是不小心丟了會很麻煩,能不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不到一年,義烏就面向常住的境外人士推出了‘商友卡’,在義烏行政管理領域可以替代護照,持卡的境外人員在基本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社會保障方面享受與義烏市民同等的待遇。”
延伸閱讀:國資委:將為央企參與一帶一路提供政策支援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