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6日電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作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今日表示,一季度有20個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快於去年同期,去年同期虧損的省份都扭虧為盈。
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請工業和資訊化部運作監測協調局、資訊通信發展司有關負責同志介紹2017年第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並答記者問。會上,有記者問: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超市場預期,工業經濟回暖成為中國經濟運作的一大亮點,請問工信部如何看待當前工業運作態勢,工業經濟回暖是否可持續?
鄭立新回應,今年一季度,工業經濟努力克服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情況,首季實現開局良好,部分指標、部分行業及地區的運作比預期要好。當前,工業發展的態勢可以歸納為三個字“穩、好、進”。
在“穩”的方面,主要表現在工業整體企穩,傳統産業運作平穩,工業大省支撐作用穩。從工業總體情況看,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41個大類行業當中有36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這也是連續13個月保持在6%以上。從傳統行業看,一季度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增長7.1%,其中輕工、紡織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2%和5.1%。這兩個行業在1-2月份實現利潤也分別增長10.7%和10.9%。原材料工業生産經營狀況出現好轉,1-2月份冶金行業由去年同期虧損9.3億元轉為盈利453億元。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利潤366億元,同比增長1倍多。
鄭立新指出,從地區來看,一季度有20個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快於去年同期,其中佔全國工業前5位的江蘇、廣東、山東、河南、浙江增速基本都保持在7%-8%,超過工業的總體增速,這些大省有力支撐了全國工業的平穩運作。前兩個月受上游能源原材料價格恢復性增長,去年同期虧損的省份都扭虧為盈。
鄭立新表示,“好”的方面主要表現在,企業效益超出預期,市場信心有效提振,好的因素不斷積聚。從企業的效益情況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015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1.5%;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8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同比縮小了1.2個百分點。從市場情況看,3月份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7.6%,也是連續7個月保持正增長。一季度出廠價格指數漲幅達到7.4%,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繼續保持上升的態勢,3月份PMI達到了51.8%,連續6個月保持在51%以上,其中生産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4.2%和53.3%,環比上升了0.5和0.3個百分點,表明生産增速繼續加快,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我部對6000戶企業進行工業問卷調查,反映一季度生産經營情況良好的企業佔比達到了44.2%,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2個百分點。從這些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市場預期在初步改善,生産者的信心得到提振。
在“進”的方面,主要表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製造業在逐步地向中高端邁進。一是先進製造業發展加快。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4%,1-2月份利潤增長16.8%。裝備和電子製造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增加值分別增長11.4%和14.9%。工業機器人、光電子器件,整合電路、太陽能電池的産量都有大幅度增加。二是去産能取得積極進展。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産能利潤率達到了75.8%,比去年一季度和四季度分別高出了2.9和2個百分點。鋼鐵行業在去年退出6500萬噸以上産能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粗鋼産量同比增長了4.6%,産能利用率達到了73.7%,比去年四季度産能利用率提高了0.7個百分點。三是補短板步伐加快。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繼續推進五大工程建設,開展工業品質品牌提升專項行動,有效改善了市場供求關係,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鄭立新指出,我們在看到一季度工業取得良好開局的同時,也要看到工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工業回暖的同時,企業在生産經營中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從國際方面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內工業投資增長率偏低,企業生産經營成本上升,新舊動能轉換還需要一個過程,支撐工業穩定增長的因素還有待進一步培育。實現工業穩定增長,不斷提高效益,有很多工作要去做,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總體看,工業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企穩向好的勢頭,工業經濟正在逐步回暖,促進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的因素在進一步集聚,經濟增長動力也在逐步增強。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