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醫改路線圖出爐
健康“獲得感”將這樣提升
這些天,在重慶市讀書的小房,放寒假後回到家鄉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他在家裏算了算,自己過去一年在看病買藥上的花費達到1000多元。讓他煩惱的是,雖然興義已經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他在重慶看病的費用卻無法使用新農合報銷。
不過,小房面臨的這種煩惱將很快消除。1月9日,國務院發佈了《“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需要完成的包括基本醫保全國聯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等19項目標,標誌著“十三五”時期中國醫改路線圖正式出爐。
這個路線圖對中國人的生活會産生什麼影響?中國人又將從中獲得怎樣的便利與實惠呢?
看病收費更合理
小房的家鄉興義市是中國西南部一個山多田少的小城,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的俗語。因為經濟不發達,當地人生活水準不高,因此人們在看病上的花費也很低。
小房説,去年自己因為感冒、貧血等疾病,在重慶、興義兩地的社區醫院輸液、買藥五六次,總共花了1000多元。“雖然我家在興義市裏做些小生意,但這些錢對我來説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為緩解群眾看病貴問題,《規劃》提出,到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力爭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長幅度穩定在合理水準,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將下降到28%左右。
“對於《規劃》,普通民眾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看病費用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介紹,2017年,國家將會進行一部分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按照病人可能患有疾病病種的標準診斷流程來支付費用。到2020年,這項改革將覆蓋到中國所有的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這樣的話,中國普通人看病按項目付費的比例就很小了。”
而針對一些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的痼疾,《規劃》提出將實施藥品採購“兩票制”改革(生産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藥品出廠價格的追溯機制。王虎峰説,這將擠出藥價的大量“水分”。
分級診療更深入
“看個感冒我也要去三甲醫院,小診所怎麼放心?”在北京市一家國企上班的黃俊,家住在朝陽區常營地區的一個小區。過去一年,他患了3次感冒,前後花了五六百元錢,但每次他都會選擇坐很長時間的地鐵到朝陽醫院去看病,僅排隊、掛號就要花半個多小時。這麼折騰,花費也不少,黃俊雖然很無奈,但也認為很有必要,“我家的小區裏沒有社區醫院,街頭的診所我又不信任,只能到大醫院去了”。
破解群眾看病難是中國醫改的又一個課題。《規劃》此次首次將開展分級診療制度試點放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首位,提出到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85%以上的地市開展試點。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
為此,《規劃》強調,將推進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資源共用和業務協同;通過鼓勵大醫院醫師走訪基層、退休醫生開診所。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形成。
“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診、上下聯動。”王虎峰這樣總結今後人們就醫的新秩序。他認為,《規劃》把分級診療放在首位,將優化整個醫療服務體系,特別是重點提升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
醫保報銷更方便
“興義的‘新農合醫保’只能在興義報銷,那我以後在外地看病怎麼報銷?”打算在重慶工作、居住的小房對醫保報銷特別關心。
為減少群眾“跑腿”“墊資”,《規劃》要求,2017年中國將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到2020年,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建立醫保基金調劑平衡機制,基本醫保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穩定在75%左右。
“可以非常明確地説,到2017年底,基本可以實現異地就醫的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王虎峰説,將基本醫保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穩定在75%左右,這是基於物價上漲等因素的考慮,已經是一個很低的水準了。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表示,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結算還需要增強醫保待遇的“可攜帶性”,真正惠及全國2億多異地安置退休人員和流動人口。“最好能推出一個集納各類醫保服務的App,能夠預約、掛號、報銷等。”小房説。
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達5萬個
“中醫藥元素”為醫改添動力(連結)
據新華社電 (記者王賓)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達5萬個,基層中醫藥健康管理項目已覆蓋逾40%的人群……歲末年初,中醫藥為健康中國建設交上“成績單”。記者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我國將繼續推進中醫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益,“中醫藥元素”將為深化醫改、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注入新動力。
中醫藥在減輕就醫負擔、控制醫療費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6年1月至9月,公立中醫醫院的次均費用和每人平均住院費用分別比公立醫院低10.82%和23.5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指出,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漸趨完善,更多的中醫藥服務納入了醫保支付範圍,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應更多體現‘中醫藥元素’。”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強調,中醫藥具有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的特色優勢,要讓中醫藥助力提供覆蓋生命全週期的健康服務。
2016年12月,我國出臺《中醫藥法》明確要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合理規劃和配置中醫藥服務資源,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