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10日發佈《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開展債轉股。北京的專家分析説,此次債轉股是“救活不救死”、“優勝劣汰”。
《意見》開門見山:近年來,中國企業杠桿率高企,債務規模增長過快,企業債務負擔不斷加重。在國際經濟環境更趨複雜、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背景下,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加劇,一定程度上導致債務風險上升。
對此,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李世剛接受採訪時分析,目前中國企業部門的杠桿率處於較高水準。如果不加干預,任其繼續發展下去,勢必會加大企業的債務風險。
但此次債轉股與上世紀90年代末進行的債轉股完全不同。李世剛表示,上一次債轉股主要是由政府以行政、政策的方式推行。此次債轉股是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進行,政府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為債轉股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此次政府不直接參與、不兜底,也不承擔相關損失。整個過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有利於降低企業的債務風險。
除了研究宏觀經濟的專家,銀行領域的專家也認為兩次債轉股截然不同。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員李廣子錶示,上一次債轉股,既是為了解決(實體經濟)企業高杠桿率的問題,也是為了解決銀行的不良資産問題。但如今的中國銀行業,資産規模和品質、贏利水準、經營風險等各項監管指標都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上一次債轉股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困境,但此次並無企業性質的劃分,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私營企業)都一視同仁。此外,兩次債轉股時,中國經濟所處的週期也不相同。
《意見》表示,債轉股時,發展前景良好、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將獲“鼓勵”。但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的“僵屍企業”,有可能助長過剩産能擴張和增加庫存的企業,卻被明令禁止。
對此,李世剛分析,目前中國不缺錢,缺的是優質企業和優秀投資項目。通過債轉股,幫助高成長型的優質企業渡過暫時的難關,有利於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禁止將“僵屍企業”、有可能助長過剩産能擴張的企業列入債轉股對象,有利於化解過剩産能,實現優勝劣汰、良幣驅逐劣幣。
李廣子則直截了當地説,這是“救活不救死”。(完)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