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十年經濟增速前十省份:貴州重慶領跑 粵蘇魯爭霸

2016年08月26日 15:20:20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區域之間的激烈競爭是中國過去三十年的一大特色,這種競爭不僅體現在城市和城市之間,在省域之間同樣存在。那麼過去十年來,哪些省份增長最快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過去十年來我國各省份經濟總量增長變化的比較發現,過去十年,地處西南地區的貴州和重慶增長最快,增幅均超過了400%,中西部省份普遍比較靠前。

  貴州重慶領跑

  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182321億元,2015年達到了676708億元,十年間增長了271%。這其中有19個省份高於平均增速,其中15個省份的增速高於300%,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低於平均增速的有12個省份,主要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和華北、東北地區。

  在各省份中,貴州以441%的增幅高居榜首。

  “貴州是貴陽的省會嗎?”多年前,這是外界常常流傳的一個笑話。其背後反映的正是貴州過去多年落後的面貌。不過近年這種落後的局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在2010年10月26日,貴州召開了史上第一次工業發展大會,推出了“工業強省”戰略,全力補足貴州經濟發展的短板。

  當年12月26日,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努力下,108家央企投資貴州47個項目,總投資達2929億元。有了央企的推動,貴州的投資駛上了快車道。2011年貴州固定資産投資達5100億元,增長60%。2012年固投達7809.05億元,比上年增長53.1%。

  央企的進入主要是一些基礎性的投資,如水利、交通等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而延長産業鏈則需要靠民營經濟。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貴州再推萬億民資招商計劃,意欲豐富完善其産業鏈,當年3月2日貴州在京舉辦面向全國優強民營企業招商項目推介會,重點推出506個全省重點投資項目,馬雲、宗慶後、張近東等江浙巨富亦齊聚捧場。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高於全國3.8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二位。這其中,貴州的大數據等新興産業發展頗為亮眼。上半年,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83.6%,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1.0個百分點。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由於貴州原有的基數比較小,因此當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進入後,增幅也會比較大。總體上來看,貴州目前的經濟總量仍然比較小,每人平均GDP仍遠遠低於全國水準。

  在貴州之後,重慶以412%的增幅在各省份中位居次席。與貴州類似,近幾年重慶的産業佈局和調整做得比較好,産業結構比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尤其是電子巨頭轉移落地。在製造業裏面,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發展都比較不錯,因此經濟增速也保持較快增長。

  近十年增速排在3到5位的分別是陜西、寧夏和內蒙古,這三個省份都屬於能源大省。在2005年之後,當能源價格上行的時候,陜西和內蒙古等地的經濟均實現高速增長。以內蒙古為例,其每人平均GDP更是先後超過了東部的福建、廣東、山東等省份,一度高居全國第五。

  不過自2013年以後,隨著能源價格的走低,能源大省內蒙古和陜西的工業利潤和經濟增長也隨之陷入低潮。近兩年蒙陜的經濟增速均處於全國下游水準。

  在增速前十的省份中,只有天津是來自沿海發達地區。在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下,天津的經濟2007年開始馬力全開,高速增長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産業工人進入。2010年起,天津取代內蒙古,連續四年增速領跑全國。

  京滬退出前十,兩湖上位

  與中西部的突飛猛進相比,沿海省份的經濟增速普遍比較靠後。其中、山東、北京、廣東、浙江和上海5個發達省份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一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外貿出口受阻,外向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在土地、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後,這些城市的不少産業紛紛轉移到中西部以及東南亞等地區。比如江蘇的筆電産能就有不少轉移到中西部的重慶和成都等地。

  另一方面,沿海發達地區近幾年也在加快産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在這個“騰龍換鳥”的過程中,經濟增速自然也會逐漸降低。

  當然,並不是所有增速較低的省份都是來自沿海發達地區,像黑龍江、河北、山西這幾個省份的經濟增速也比較靠後。這裡面的主要原因在於作為能源重化省份,這些省近年來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比如河北近幾年主動壓縮過剩産能,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增速也明顯降低。

  我們常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只要十年,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31個省份經濟總量的排名來看,過去十年,不少省份的位次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這其中,在第一集團軍中,廣東仍然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追趕者不再是山東,而是換成了江蘇。2005年山東高居全國第二,緊追廣東。但後來(2009年)山東不僅被江蘇反超,而且與前兩名廣東、江蘇的差距越來越大。

  數據顯示,2005年,老大廣東領先山東3233億元,到2015年,山東落後廣東近1萬億元。而在山東掉隊的同時,江蘇與領頭羊廣東的差距卻越來越小,去年廣東僅領先江蘇2696億元。從比例上看,十年前江蘇相當於廣東的84%,現如今江蘇相當於廣東的96%!十年間提高了12個百分點。

  山東放緩的一大原因在於,作為北方經濟大省,山東的重化工業佔比比較高。尤其是山東的石油、煤炭、鋼鐵等能源重化産業佔比也不小,受近年來隨著能源經濟的下行,山東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重工業、國有經濟佔比比較高的區域,近年來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大。

  在前10名中,位次變化比較明顯還有,原先位居第七的上海和位居第十的北京退出前10,而原先位居12和13的湖北、湖南這兩湖兄弟後發趕超,到去年分別位列第8和第9。

  上海和北京讓位於兩湖兄弟,其實也很好理解。對上海和北京這兩大直轄市,目前兩市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出現了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大城市病”。為了從病根上破解這些問題,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産業疏解的政策。這其中,隨著土地等發展空間的飽和,不少工業尤其是重工業項目紛紛轉移到周邊省份。

  與兩湖類似,2005年位列第9的四川在去年超過河北,位列第6。而原先位列第8的遼寧後退至第10,按照目前的態勢,在未來一兩年內,其經濟總量有可能被第11的福建超過。

  在10名後的省份中,由於中游省份的經濟總量差距較小,互相之間追得比較緊,因此部分經濟增速較慢的省份下降的位次就比較多,比如黑龍江下滑了7位,山西下滑了8位,相比之下,重慶上升了4位,陜西上升了5位,內蒙古上升了3位。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