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將配合工信部,在提高技術門檻的基礎上提高財政補貼政策。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今天(21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上説。
她表示:普惠財政補貼容易使企業患上依賴症。未來要提高進入推薦車型目錄的企業和産品的門檻。技術落後、市場認可度低的産品將拿不到補貼。
宋秋玲確認:中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近期將要調整。除了技術門檻和補貼標準雙提高外,調整方向還包括:
補貼標準應在彌補成本差價和促進技術創新上實現基本平衡。目前,新能源汽車成本隨著規模效應已逐漸下降,部分車型的成本下降較快,有必要根據産業發展、推廣規模、成本變化等因素完善補貼標準。
在監管方面,加快建立基於網際網路的資訊監管平臺。要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動態掌握車輛生産、銷售、安全運作、充電設施的運營情況。宋秋玲表示:“在這個方面,我們的補貼政策也會相配套,以後再作假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同時還要建立市場化的發展機制。宋秋玲稱,相比直接的財政補貼,借助市場力量激勵和倒逼企業把更多資源投入到産品的研發和創新上。財政部將積極配合工信等部門加快建立相關制度,確保財政補貼政策退出後新能源汽車扶持的力度不斷檔。
此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依靠財政補貼政策驅動,2015年産銷量達35萬輛,一躍成為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同一論壇致辭時提醒,企業不要被去年的爆髮式增長所誤導,強政策刺激不可持續。
陳清泰認為,企業應審慎預估政策退坡之後與燃油車抗衡的情景,理性配置研發和産能擴建的投入。
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佔汽車市場當年規模已超1%,行業內認為,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已經度過導入期,相應由財政補貼驅動的政策將進入退坡通道。陳清泰稱,補貼政策退坡正在形成倒逼式能量,優勝劣汰作用將被強化,補貼導向將讓位於市場導向。
陳清泰建議,新能源汽車企業應利用補貼退坡打造出核心競爭力,避免出現“技術空心化”的單純産能擴張。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