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我國乳品品質安全水準大幅提升 乳製品進口量依然高企

2016年08月17日 08:26:13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經濟日報北京8月16日訊(記者李華林、實習生劉兆蘭)中國奶業協會首次向社會公開發佈了《中國奶業品質報告(2016)》。《報告》顯示,我國乳品品質安全水準大幅提升,2015年全國乳製品抽檢合格率達99.5%。“目前國內奶業生産和乳品品質安全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對《經濟日報》記者説。

  近年來,國家先後出臺和完善了奶業法規政策和標準制度,嚴格監管生産加工各環節,努力確保各類乳品生産規範、品質過關、産品安全。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奶業生産、加工和消費大國。2015年我國奶類總産量達到3870萬噸,居世界第3位,每人平均奶類消費量為36.1公斤,比2008年增加5.9公斤。

  “我國乳品在品質安全方面的一些指標並不比歐美國家低。”谷繼承介紹,全國乳製品抽檢中,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檢測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在100%。生鮮乳中乳蛋白、乳脂肪兩大營養成分平均值都已高於國家標準,也高於美國標準。規模養殖場生鮮乳中體細胞平均值低於歐盟限量值、菌落總數平均值低於澳大利亞限量值。“目前在我國所有食品中,奶製品抽檢合格率最高,成為最安全食品之一。”

  品質提高緣于我國奶業生産方式發生重大轉變。“當前,標準化規模養殖已佔據主導,小、散、亂局面得以改變。”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説,2015年存欄奶牛在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比重達到48.3%,比2008年提高了28.8個百分點,來自規模化牧場的奶源佔60%以上,規模養殖場100%實現機械化擠奶。“這是非常大的進步,可以媲美發達國家。”

  谷繼承説,在國家的大力支援和整頓下,國産奶業生産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組織化水準不斷提高。自2008年以來,國家實施了奶牛良種補貼、標準化規模養殖、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奶業從數量擴張向品質效益提升轉變,從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轉變,奶業生産水準和奶源品質不斷提高。同時,堅決取締不合格奶站,奶站數量從2008年的2萬多個減少到目前的8500個,生鮮乳運輸車全部實現專車專用、持證運輸。淘汰了一批奶源無保障、生産技術落後的企業,大力推進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兼併重組,優化産業結構,有力保障了乳品品質安全。

  隨著産業集中度提升,國産乳品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伊利、蒙牛進入世界奶業20強,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君樂寶、飛鶴等中國奶業前20強企業乳製品産量、銷售額分別佔全國的51%和54%,産業集中度大幅提高。

  但同時,國內奶業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方面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另一方面是國際品牌依然強勢,市場競爭激烈。中國奶業協會統計顯示,雖然我國已是奶業生産強國,但每年乳製品進口數量依舊高企。我國每年進口的乳粉和乳製品折合成牛奶約為1200萬噸,約佔全國奶類消費量的三分之一。

  “消費者信心恢復需要一定時間。”李勝利認為,價格也是市場選擇洋奶的另一主因。由於這兩年飼料、人工等要素成本上漲,國産奶生産成本相比澳大利亞、紐西蘭高出不少,再加關稅保護力度偏低,導致國外乳製品大量涌入。谷繼承認為,國産奶要在競爭中尋求突破,需狠抓品質關,打造品牌,通過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養殖降低成本。

  “企業興則産業興。”谷繼承説,從每人平均消費水準看,目前我國每人平均奶類消費量不足亞洲平均水準的一半,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隨著人口增長、收入增加和城鎮化推進,我國奶類消費需求總量將持續增長,未來中國乳製品企業發展空間巨大。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