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走在可持續增長路上
——如何看待IMF與中國第四條款磋商報告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北京時間8月12日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了與中國第四條款磋商報告,對中國經濟金融形勢進行了分析評估。報告指出,中國正在繼續轉向可持續的增長,在很多領域取得進展,但也面臨不少挑戰。國內業界如何評價這份報告?中國經濟在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道路上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所謂第四條款磋商,是指根據IMF協定第四條款,IMF派出工作人員小組訪問成員國,收集經濟和金融資訊並與該國官員討論經濟發展情況和政策。回到總部後,工作人員準備一份報告,這份報告構成執董會討論的基礎。
“該報告主要論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事實,引用了較為科學和全面的數據,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和判斷還是比較客觀的。”多數專家對IMF報告較為認同。
IMF報告認為,2015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仍然高達1/3,中國經濟轉型對全球經濟有利。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表示,中國經濟上半年實現了6.7%的增速,這個增速是非常高的。中國經濟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IMF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6%。“IMF7月初下調了對今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測,但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0.1個百分點至6.6%,表明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是有信心的。”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指出,中國經濟將長期保持L型走勢。
結構優化為可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IMF執董們稱讚中國實現更加均衡和可持續經濟增長的堅定決心,並注意到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多地由服務業和消費帶動。
“中國經濟結構的逐步優化為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張斌分析,從內部平衡看,我國消費和服務業的佔比不斷提高;從外部平衡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比重從最高峰的10%下降到2%~3%的水準,走出了較為標準的經濟轉型路徑。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4.1%,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4%。
IMF報告認為,過去的一年裏,中國在轉向更加靈活、市場化的匯率體系方面已經取得積極進展,人民幣幣值基本符合經濟基本面。
“自去年8月匯改一年多來,人民幣的靈活性和彈性明顯加大,人民幣匯率變化更加反映出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市場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徐高分析。
多措並舉解決企業債務過高問題
IMF報告著重強調了中國經濟中企業債務較高的問題,提出要採取綜合方法解決企業債務問題,包括硬化國有企業的預算約束,對負債過高企業進行鑒別分類等。
此前社科院發佈數據顯示,中國的債務問題大部分集中在企業部門,其中國企部分達到65%。
“中國企業債務問題較為複雜,涉及在經濟結構轉型大背景下整體市場需求下降、投融資體制改革、國企公司治理,以及經濟週期性變化等相關問題,解決起來也要統籌考慮,多管齊下。”張斌指出。
徐高認為,從企業的資産負債率來看,中國企業的負債水準並不算高。考慮到中國有較高的儲蓄率支撐,目前企業債務只是局部性風險,風險整體可控。
專家對報告中觀點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例如針對報告提到的“控制信貸快速增長”的思路,徐高認為當務之急是要“鼓勵和刺激更多信貸投放到實體經濟當中,解決企業貸款難題,防範因資金空轉引發的金融風險”。
《光明日報》( 2016年08月14日 02版)
[責任編輯:李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