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細數“國家賬本”新變化 錢花在了哪些地方?

2016年01月30日 12:0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1月29日,財政部網站公佈2015年全國財政收支情況: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217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全國公共財政收入超過15萬億元,這些錢是怎麼收上來的、又花在了哪些地方?財政支出的新變化、新亮點有哪些?針對社會公眾關心的這些熱點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穩增長

  ■財政政策更積極,保持支出強度,加大減稅力度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財政部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統籌促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表現在一加一減:一是增加公共財政的可用財力,保持一定的支出強度;二是推進結構性減稅降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為保持一定的支出強度,我國適當擴大財政赤字規模,2015年全國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7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12萬億元,地方政府赤字5000億元。同時,新增政府地方專項債券1000億元,並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加大支出力度。

  “2015年是新預演算法實施的第一年。增加公共財政財力的一大亮點,是按照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的要求,將政府性基金中11項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介紹説,從公佈的數據看,如果扣除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影響,全國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僅為5.8%,加上這部分後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8.4%,調入的資金大約有幾千億元,還是相當可觀的。

  一般公共預算也稱為公共財政預算,主要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國家安全,以及維持國家行政職能正常運轉等方面,與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將更多的財力納入到公共財政預算,意味著花在百姓身上的錢多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更強了。

  不僅如此,各地採取全面清理結轉結余資金、加強督查等措施,積極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財政收回存量資金3658億元,調整用於保民生、補短板、增後勁,這對於補充公共財政財力來説堪稱“及時雨”。在項目建設上,注重財政資金政策杠桿和導向作用,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各類投資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投資,形成合力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加大結構性減稅和普遍降費力度,也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頭戲”。2015年,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包括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優惠政策範圍,對小微企業免征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或暫停徵收57項中央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船舶港務費等7項水運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率,出臺失業保險基金支援企業穩崗政策等。

  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寬鬆環境。2015年,國家支援“雙創”共減免稅3000億元以上。其中,落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起徵點政策及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政策減免稅近1000億元;落實高新技術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1400多億元;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殘疾人、隨軍家屬、軍轉幹部、退役士兵等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180多億元;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率,為企業和職工減負600多億元。

  保民生

  ■“雪中送炭”最重要,更多財力用於兜底線補短板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財政的首要任務。“2015年,財政支出的一大特點,是突出重點、有保有壓。”白景明解釋説,全國財政收入增長是8.4%,支出則增長15.8%,特別是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像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等支出,很多都是兩位數增長,甚至節能環保支出增長達到26.2%,差不多是財政收入增長的3倍。

  重點領域支出力度不減,百姓得到實惠也越來越多。以教育為例,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城市義務教育學生免學雜費政策,惠及約1.1億名農村學生和2944萬名城市學生。健全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等資助政策體系,全國約775萬名高校學生、514萬名普通高中學生和265萬名中職學生得到資助,約1045萬名中職學生享受免學費政策。

  民生“底線”越築越牢,保障水準逐年提升。2015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年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由35元提高到40元。目前,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已在全國所有縣級地區推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00個城市。

  支援“三農”發展,夯實基礎補短板。2015年,我國在部分地區開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著力支援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進一步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推動實施了一批效果突出的減貧項目。同時,加強草原生態保護,支援落實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1000萬畝。

  防風險

  ■加強地方債務管理,嚴格政府舉債程式

  “財政錢緊,在支出安排上更要有保有壓,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説,各級財政加強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壓減涉及競爭性領域、不符合現行政策方向或效益不高的支出,取消零散重復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

  財政部門進一步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專項數量從2014年的150項減少為96項;同時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中央各部門“三公”經費預算,按公車改革規定相應核減公務用車經費。加大花錢問效、無效要問責的力度,確保將有限的財政資金落到實處,花出效果。

  “積極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財政平穩運作的關鍵。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白景明説,去年以來國家已經出臺了不少措施,化解存量債務風險,防範新增債務風險。

  2015年,財政部向地方下達置換債券額度3.2萬億元,被置換的存量債務成本從平均約10%降至3.5%左右,預計將為地方每年節省利息2000億元。對於新增的地方政府債券,分配原則是對低風險地區多分配,對高風險地區少分配或不分配,激勵地方化解債務風險。同時,明確新增債券資金只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優先用於棚戶區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堅決杜絕用於樓堂館所等中央明令禁止的項目支出。

[責任編輯:普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