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消費品零售額首次突破1萬億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商業服務業總體規模穩步擴大,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對經濟增長貢獻穩步提高。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338億元;2014年最終消費率達62.5%,比投資率高出23.5個百分點。
《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取得實質性進展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北京市在深入推進國務院批准的《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的基礎上,從促進規模發展向品質提升轉變,著力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2015年7月29日,出臺了《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北京市生活性服務業的“規範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加強便民網點建設,保障基本公共服務
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發、家政服務、代收代繳和再生資源回收8項基本便民服務在城市社區基本實現全覆蓋;
全市建成207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範點,推動服務圈向農村地區延伸。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建成207個社區網點,累計建成1236個,覆蓋2341個社區,惠及1454萬社區居民,覆蓋率達到80%。城市末端便民配送網點達260個,智慧快件箱近200組。
2、促進商業模式創新,引導業態轉型升級
暢通老字號企業與電商平臺的合作渠道,16家企業組成的北京老字號網上專區在京東商城上線。
鼓勵連鎖超市、便利店和老字號企業擴大直營連鎖規模,截至2015年11月底,北京市共完成商業特許經營備案企業668家,新增77家,佔全國備案企業數(2851)的23.43%,在企業數量、從業人數和企業規模等方面,都居全國首位。
3、加強崗位技能培訓,提升行業技能和服務水準
共認定了北京市商業服務業中華傳統技藝技能大師60名,引導、支援34位大師建立了工作室,鼓勵大師帶徒傳承,提高了行業從業人員的技藝技能水準。
4、規範市場秩序,優化消費環境
指導家政、洗染等生活性服務業行業協會進一步推進制定完善企業開業條件、經營管理規範、崗位服務規範等標準規範;
重點在完善促銷監管、打擊侵權假冒、落實行業安全生産監管責任和企業安全生産主體責任等方面加大了執法力度。
5、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有序疏解與提升
京津冀三地商務部門簽署了《關於進一步推動落實京津冀市場一體化行動方案的天津共識》。支援新發地市場在河北省高碑店建設分市場,支援亞馬遜、京東商城等電商企業在天津武清電子商務聚集區建設倉儲設施,引導面向區域服務的物流倉儲功能疏解。
“物流中國”公共資訊平臺,已服務京津冀區域幹線運輸和城際共同配送企業近5萬家,超過100萬輛的貨運車輛。
京津冀三地在市場調整疏解、物流倉儲分撥功能轉移、産銷對接及通關一體化等方面的合作對接,取得積極成效。
細數服務貿易
2015年,北京市著力推動服務貿易平穩發展,引領北京服務轉型升級,助力北京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1.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統計,截至2015年11月底,北京市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880.63億美元,同比增長10.4%。其中,服務貿易進口額509.84億美元,同比增長16.2%,服務貿易出口額370.79億美元,同比增長3.3%。服務貿易出口中的保險、金融、電信、電腦和資訊、文化和娛樂等服務貿易新興領域出口累計達233.28億美元,佔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62.9%;金融服務、文化和娛樂服務、旅行服務和建設服務出口同比增長較快,分別增長47.8%、40.3%、16.2%和11.5%,增長顯著。預計服務貿易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勢頭,全年同比增長10%左右。
2.服務貿易重點工作如期完成。一是完成服務外包及軟體出口合同登記下放,實現管理關口前移。二是形成推動北京對外文化貿易等新興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三是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及獎勵資金支援。
3.服務外包疏解工作初見成效。主動加強與津冀等地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社會各界的聯繫和交流,目前,已有15家本土外包企業初步完成了在全國的佈局,在各地設立分支機構119個。北京市服務外包企業已初步形成了高端業務在北京、中低端業務在外地的格局。
巡禮城六區
東城區
立體構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體系
系統整合優質生活服務資源,建設了東直門“生活性服務業一條街”、和平裏街道“一刻鐘智慧生活服務圈”、龍潭街道“一站式”生活服務中心、崇外街道“八分鐘服務圈”等功能集約的街道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
促進與區域發展定位不相適應的商業服務業業態和功能外遷或退出。2014年以來,東城區已關停紅橋天樂玩具市場、東環裏小商品市場等11家市場,累計疏解商戶1840戶,涉及經營人員5000余人。
規範發展生活服務産業,已建成蔬菜零售網點237家,各類早餐規範門店260家,早餐規範便利店88家,生活性服務業連鎖化比率達到了36.3%。
西城區
探索發展百姓生活服務中心服務模式
堅持以試點帶動,逐步探索出了四種主要發展模式,即集聚式百姓生活服務中心、片區式商業街提升改造、社區商場超市服務功能延伸、連鎖化網點定向對接。截至2015年11月底,西城區已建成廣內北線閣百姓生活服務中心、西長安街西黃城根百姓生活服務中心等10個項目。百姓生活服務中心涵蓋了早餐、便利店、生鮮、家政、修理、主食廚房、便民理髮等多種便民服務業態,同時還具備預約服務、到府配送等拓展服務功能,受到周邊居民廣泛好評。
不斷促進便民服務業態升級。已建成便民菜店80家,國家商務部早餐示範工程示範門店92家,北京市早餐示範店120家,西城區早餐規範店119家,規範化網點比率不斷提升。
朝陽區
創新商業發展模式
近年來,引導培育了一批各業態龍頭企業。聚集了三里屯、藍色港灣等成熟商圈和特色商業街區;京客隆、全時365、711等連鎖便利店企業在區內店舖數量超過300家;榮昌e袋洗、百福萊發展連鎖店、洗衣代收網點超過300個;涌現出了和睦家、瑪麗婦幼、恭和苑等一批知名健康服務企業;聚集了語言培訓、應試輔導、藝術培訓等多家教育培訓品牌機構。
借鑒新加坡鄰里中心發展經驗,在全市率先培育了北苑易事達廣場項目,整合購物、餐飲、教育、休閒等多種功能,服務周邊社區10余萬居民。依託便利店開展社區服務的惠民網,線上線下結合的181便民服務站已發展線下社區菜店100多家。
海澱區
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六化”發展
鼓勵各大商圈依據自身功能定位進行經營、業態、品牌的結構調整,打造規模結構、業態組合、功能配套、環境空間等各元素協調配置的生態商圈。
撤市場調結構工作啟動後,在關停市場周邊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網點76處,增加蔬菜銷售面積近5千平方米,為居民日常消費提供了有力保障。
鼓勵傳統商業企業利用電子資訊技術平臺開展社區服務,鼓勵餐飲、家政、洗衣、票務等領域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業務,激發線上線下消費潛力。在中關村地區10余個寫字樓宇推廣配送櫃模式,解決中關村地區白領就餐難問題;在紫竹院地區北京理工大學社區探索“網際網路+社區商業”服務模式,將物流配送、生鮮水果、日用百貨等便民服務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既方便了周邊居民又集約了人力和空間資源。
豐台區
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
發揮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的支撐作用,引導實體商業發展“網際網路+”業務。鼓勵農産品、花卉、家居建材企業,通過與第三方電商平臺合作或者自建電商平臺,拓展資訊化行銷渠道,新發地、花鄉花木集團都開始了“網際網路+”業務的探索。支援商場、超市、購物中心開設網上商城,發佈購物指南、推送優惠資訊、進行商品展示、實現線上下單等,推進實體店舖數字化改造。設立再生資源電子交易與公共服務平臺-綠寶回收交易網,依託綠寶網,再生資源從回收、運輸、分揀、交易、再生形成閉環操作,推動再生資源回收交易線上線下的融合,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石景山區
促進生活性服務業與現代技術融合發展
建立“石景山區數字商務”,科學有效推動蔬菜零售網點建設、早餐工程建設、社區商業網點佈局、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建設等民生工程建設,實現商務工作精細化改造。促進95081家庭服務中心與社區服務平臺“兩網合一”,推動社區商業O2O模式“樂智屋”建設試點,通過線上線下平臺集合95081家庭服務、京東、速遞易、順豐蜂巢、北京農商銀行、雀巢、金百萬、永輝超市及二商旗下眾多商業服務業知名品牌打包進社區,提供便利店、家政服務、代收代繳、協助購物、餐飲服務等綜合便民服務。
本版素材由市商務委提供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