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需求不旺、人工成本攀升、企業生存發展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傳統制造業如何實現持續優質增長?記者在杭州市採訪的幾家企業讓人眼前一亮。
正泰集團,從傳統低壓電器起步,2015年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又同比增長20%;傳化集團,從最初的液體劑化工小作坊“蝶變”,近3年利潤總額實現復合增長39.1%;浙江春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從做摩托車配件和傳統兩輪摩托車起家,近4年銷售額年均增幅超過25%,利潤年均增長20%以上;杭州娃哈哈集團,典型的食品飲料企業,各項經濟指標連續18年位居中國飲料行業第一,2015年實現利潤近百億元,上繳稅金56億元。
堅守主業不動搖,轉型升級不含糊,抓住兩化融合機遇,以智能制造為企業發展提供“混合動能”,是這4家企業的共同特徵。
精耕產業鏈 做強主業
中國制造路在何方?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的體會是,堅守主業發揮產業鏈優勢。他介紹說,正泰一直圍繞“電”這條主軸,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在智能電器、新能源和自動化信息化等產業積極布局,初步建立了覆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及管理運營各環節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形成了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創業31年,正泰逐步將一個傳統制造企業轉變成為綠色、智能、服務型的新型制造企業。依托全產業鏈的整合優勢,正泰主動改變過去單純“賣產品”的方式,向“賣服務”轉型。採用設計、採購、施工、安裝以及調試運行全過程的交鑰匙模式,承包風能、太陽能發電站、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在國內外實施了數十個EPC工程總包項目,帶動產品配套出口。2015年,正泰智能高壓業務增長20%,工業軟件與係統集成業務增長30%,光伏業務增長近80%,電力電子產品在北美市場增長168%,國內外工程總包業務增長425%。
通過不斷拓展化工產業鏈條,傳化集團已發展成為目前我國係列最全、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功能化學品係統集成商之一。談到企業轉型,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深有感觸:一方面,傳化集團始終堅守“實業”;另一方面,堅定不移地持續推進企業文化、戰略、組織三大層面的轉型升級。“市場需求總是存在,關鍵是我們能否滿足不斷變化、發展的需求。只要在創新上下功夫,提供過硬的品牌、品質和服務,我們面前就是一片藍海。”徐冠巨說。
作為一種代步工具,近年來摩托車市場需求呈下滑趨勢。
春風動力經過調研發現,中大排量、運動型的高檔娛樂摩托車市場空間很大,他們果斷轉型,及時對產品進行了升級,主營高端動力運動產品,並躋身國際一線行列。今天,“春風”產品已銷售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俄羅斯、瑞典、英國、奧地利、波蘭市場佔有率高居第一。去年“9·3”閱兵式上打頭陣的摩托車禮賓方隊就是他們的產品,這是春風動力近年來實現從“制造”到“智造”跨越的結晶。談到企業轉型,春風動力董事長賴國貴表示,只要定下心來,一門心思做實業,發揚工匠精神,把產品做好做精,從滿足消費需求,到引領消費需求,中國制造業大有希望。
產業轉型升級 增強新動能
從使用機器人到制造機器人,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向記者展示了一幅發展機器人產業的藍圖。飲料大王為啥要跨界試水機器人行業?宗慶後解釋說,企業有裝備制造基礎,市場有需求,在國家鼓勵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的背景下,機器人產業成為娃哈哈產業轉型的一個重要領域。
據介紹,娃哈哈已組建了機電研究院,致力于高端裝備技術的開發與產業拓展,實施了工業機器人、高端直驅電機、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等工業自動化核心部件和裝備的研制工作。目前,娃哈哈已完成多款機器人的本體研發,自主設計研發的機器人全自動化生產線已正式投產,生產的產品裝箱碼垛機器人、物料投放機器人、放吸管機器人、鉛酸電池裝配機器人、炸藥包裝機器人等已投入工廠使用。宗慶後表示,娃哈哈正在努力建設一個包括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精密減速機、運動控制器及視覺和傳感係統等核心部件在內的機器人產業園。
在精耕細作主業,做強產業鏈的同時,加快產業向高端轉型,尋求新的發展動力,是傳統制造業突圍的另一個途徑。
在這方面,傳化集團的成功實踐是,通過構建“智能中國公路物流網絡運營係統”,走上了向公路物流體係現代化升級轉型之路,打造了“物流+互聯網+金融服務”為特徵的中國公路物流新生態。
傳化在發展制造業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物流業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既涉及調結構,又關係降成本。目前佔貨運總量75%以上的公路物流總體水平不高,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上不去,利潤很大一部分被物流吃掉了。徐冠巨介紹,2003年傳化物流建成杭州公路港,在全國首創“公路港物流服務平臺”模式,實現“物流+信息化”的創新。這個係統,相當于為我國公路網“硬件”裝上“軟件”。目前,傳化物流已在全國80多個城市落地項目,在全國11個省市進行了網絡布局,為超過200萬輛卡車和卡車司機、3萬家以上的物流企業、20萬家以上的貨主企業提供服務。通過實現及時配貨,降低綜合物流成本40%以上。
傳化計劃到2022年,在全國170個城市分別建設物流樞紐基地和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形成開放共享的公路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平臺實現超過2000萬輛卡車的高效調度。
加快兩化融合 打造“杭州智造”
李善通是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從事商品質檢工作的他深感國內工業企業對于穩定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有著巨大需求,他創立這家公司的目的就是為制造工廠提供“工廠物聯網+智能制造管理軟件+信息集成”解決方案,通過自主研發的“制造雲+工業物聯網+視頻網”技術幫助工廠通過智能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市場響應能力和生產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自2011年推廣至今,這個只有162人的公司已累計為81家傳統制造業客戶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營業額從2014年的2000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5600萬元,今年有望達到2.8億元。目前,公司全年訂單已排滿。
李善通介紹,力太科技五年來的智能制造推廣實踐證明,基于國情開發的技術和方案,使我國企業的智能制造改造無需大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參差不齊的制造企業進入智能制造的門檻,縮短了時間,使制造業能夠處在“馬上出發”的狀態,與國外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春風動力就從智能制造中嘗到了甜頭。賴國貴介紹,春風動力早在2012年就統一規劃了“智能制造”建設整體方案,目前正在推進大規模個性定制數字化工廠建設,去年底,一期工程結束後,企業人均效率提升30%,設備利用率提升25%,庫存周轉率提升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
越來越多的杭州制造業正擁抱“互聯網+”。杭州正加快培育壯大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測量儀器儀表、工業控制、3D打印、機器人、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等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重塑杭州制造業新優勢。2015年,全市實施“機器換人”項目675個。根據《杭州市關于加快推進智能制造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杭州將累計推進3000個“機器換人”技術改造重點項目,新增使用工業機器人2000臺,實施300個智能制造示范試點項目和100個“工廠物聯網”示范應用項目,創建50個“數字化車間”和10個“智能工廠”樣板。
截至2015年,杭州全市組織實施首批智能制造應用試點項目30項,娃哈哈、東方通信、華立集團等企業列入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示范試點,有8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認證。
當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經濟增長新動能與傳統動能改造提升結合後,杭州經濟激發出了強勁的“混合動能”。(經濟日報記者 楊國民 黃平 閆偉奇)
[責任編輯: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