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商務部:購物中心大量開發 過剩風險正逐步積聚

2017年06月23日 09:01:58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商務部首次發佈指數揭示:購物中心大量開發 過剩風險正逐步積聚

  在消費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首要動力地位越來越穩固的背景下,在2015~2016年間卻有超過50%的新購物中心項目延期開業超過6個月,這中間暴露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在昨日(6月22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我國實體零售業成為擴大消費的重要載體,而購物中心和便利店是其中發展最快的兩種業態。為了如實反映當前市場發展動態,預測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商務部委託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編制了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以後每季度首月發佈上一季度指數報告。”

  過半新項目出現延期開業

  據《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以下簡稱《發展指數》)顯示,2016年全國綜合指數錄得67.2,高出榮枯線17.2。表明整體行業處於健康向上的通道內。

  但《發展指數》的另一組數據則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中大型購物中心項目數量已超過4000家。但同時在部分城市,購物中心的大量開發已經開始對招商、後期運營産生影響,階段性的供應過剩風險正逐步積聚。

  據專業機構2016年調查顯示,2015~2016年間,超過50%的新購物中心項目延期開業超過6個月,項目預租週期也從過去的12~18個月延長至19~24個月。

  在消費需求日益提高的大環境下,為何購物中心卻存在階段性供應過剩的風險呢?

  對此,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購物中心實際上是以商業地産經營為主的,所以購物中心指數更多的是商業地産的景氣指數。“通過購物中心入住率、租金等要素的變化,可以判斷一個地區零售行業需求是否旺盛。”

  “如果購物中心存在供應過剩的風險,至少説明購物中心的數量大於需求。尤其是在消費多元化的時代,線下購物的人群正在遞減,客觀上也會導致購物中心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趙萍補充説。

  孫繼文在發佈會現場也表示,商務部通過定期發佈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及時、客觀、有效地反映市場變化,為各地政府和各地市場參與主體在制定未來發展規劃時提供參考。

  購物中心成本壓力較大

  據《發展指數》內容顯示,反映業主對於整體零售業現狀信心的宏觀市場指標錄得65.1,高出榮枯線15.1,表明大部分業主在主觀心態上仍對零售和消費市場抱有信心。運營表現指標錄得最高分值的89.9,顯著高出榮枯線和其他分項指標。

  但是,成本控制指標分值錄得36.7,低於榮枯線13.3,顯示2016年購物中心成本壓力依然較大,部分業主還增加了有助於購物中心運營的投入。其中,有82%的購物中心業主表示追加了大數據及零售新技術方面的投入,超半數的商場追加了行銷投入等。

  趙萍表示,成本控制得分低,映射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購物方式正在發生改變。“零售商迫於競爭的壓力,必須加大對零售技術及行銷方面的投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北京市大興區某購物中心走訪時也發現,幾乎每一家店舖都配備了無線wifi、支付寶、微信等線上支付方式。部分商鋪在網際網路平臺上仍然支援銷售。在趙萍看來,這些新型零售方式和消費體驗是導致商家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區域間發展存較大差異

  從區域來看,《發展指數》顯示,全國7個主要區域綜合指數均在榮枯線以上,表明全國購物中心市場發展整體態勢較好,但區域間的發展速度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

  其中,華北、華東在京、滬兩個超一線城市以及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協同發展的帶動下,指數表現領先於其他區域。各區域指數分別為華北(71.2)、華東(69.3)、西北(69.1)、華中(68.8)、華南(66.1)、西南(62.2)和東北(55.4)。

  在趙萍看來,購物中心發展程度和區域經濟發展以及人口流動是密切相關的。“對於經濟發達的地區,購物中心的指數相對就高,反之,購物中心發展勢頭就差一些,這是一個基本規律。此外,從供需層面來看,並不是購物中心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尋求平衡點。”

  從《發展指數》來看,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錄得最大漲幅,未來6個月預期指數較現狀指數分別上升14.1和9.1;華南主要受惠于廣、深兩座一線城市;西南地區範圍內成渝兩地的核心作用將進一步顯現。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