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去一降一補”謀關鍵突破
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後第一時間召開了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落實。國家發改委表示,明年貫徹落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要鞏固拓展既有成效,確保“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推進關鍵性改革任務重點突破。專家指出,今年“三去一降一補”相關改革措施密集鋪開,在很多領域收獲了初步成效,但未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明年,在既有成果上進一步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無疑將有助于中國經濟加速轉型升級。
已有改革成效初顯
良好的開局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言,也是一樣的。
據了解,目前中國已提前完成鋼鐵去產能4500萬噸、煤炭去產能2.5億噸的全年目標任務,“煤球不如土豆,鋼鐵比白菜便宜”的矛盾日趨緩解,企業信心明顯提振。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的成本同比下降0.17元;產成品存貨連續7個月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568億元,同比增長8.6%。同時,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工業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亦大幅領先高耗能行業。
傳統供給減量提質,新興供給蓬勃發展。不久前,一架攜帶10余公斤重包裹的無人機,經過8分鐘飛行,並在成都市德源鎮永光村離地1米處懸停,完成自動卸貨後自主返航。這個看似科幻小說的描述,卻是京東無人機完成西南地區首單配送的真實場景。類似的畫面,幾乎每天都在神州大地上演。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王遠鴻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今年中國在“三去一降一補”方面採取了很多針對性措施,實現了預期目標,但也反映出了一些新問題。“一方面,中國鋼鐵、煤炭、玻璃、水泥等領域產能有所下降,工業品價格企穩回升提振了企業信心,打破剛性兌付開始破題,部分城市去庫存順利並為穩增長助力;另一方面,部分領域產品漲價也制約其他企業降成本,同時熱點城市房價漲幅過快也引發了人們對潛在金融風險和資金‘脫實向虛’的擔憂。”王遠鴻說。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