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新書《時光洄遊》在京發佈

2017-12-19 12: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8日晚間,臺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中)在京發佈新書《時光洄遊》。(台灣網  普燕 攝)

  台灣網12月19日北京訊 (記者 普燕) “人生中的起伏與悲喜,感動與懷念,像太平洋的海水拍打在岸邊的浪花,不斷地激蕩著我的心。回憶的思緒,像魚兒一樣,在時光之河的斑駁光影裏洄遊上溯,舞動婆娑。”18日晚間,臺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在京發佈新書《時光洄遊》,與100余名民謠愛好者一同分享自己新作的成書初衷和民謠人生。

  上世紀70年代,胡德夫與楊弦、李雙澤推動民歌運動,因“譜自己的歌,寫自己的詞,表達自己的感情”,被稱為是“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運動”,而胡德夫也被稱為是“臺灣民謠之父”。他的民謠作品《匆匆》《橄欖樹》《少年中國》《太平洋的風》等感動和影響了無數人。

  胡德夫的新書《時光洄遊》以書為載體,追溯到了他的淡水中學時光,加入橄欖球隊,跟著德姑娘學習英文歌,在哥倫比亞咖啡館駐唱,機緣巧合出版自己的第一張專輯等經歷,也講述了胡德夫與蔣勳、林懷民、李泰祥、張艾嘉等朋友之間許多未曾公開的故事。

  當晚,胡德夫還與大陸青年作者大冰共同暢聊音樂、民謠發展等話題。胡德夫説,民歌是有脈絡的,它從以前的民謠流傳下來,一直在民間發展,也記錄著人們的生活。他説,民歌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會有一定的責任,“直到現在,自己寫歌時會考慮歌曲的意義,希望能將民謠精神延續下去”。

 

發佈會現場,有讀者向胡德夫提問。(台灣網  普燕 攝) 

  而談及島內的文化氛圍,胡德夫顯得頗為憂慮。他説,現在臺灣的 “去中國化”,文言文比例下降等,讓很多臺灣青年接觸中華文化精髓的機會越來越少。這也是自己之所以堅持唱中國民謠,願意把自己的歌曲拿出來分享的原因。“可喜的是,如今看到大陸很多年輕人願意把詩歌拿出來讀,創作詩歌,讓我看到了中國民謠的可觀未來。”

  今年恰逢兩岸開放民間交流30週年,作為最早一批“登陸”的臺灣歌手,胡德夫走過了大陸很多地方。他説,大陸的少數民族政策對於來自臺灣卑南部落的自己有很多啟發,也值得臺灣學習。他認為,兩岸民間交流的橋梁已經搭建,大家共同努力在橋板上釘下了堅固的螺絲釘,要拆開是不容易的,而自己也願意成為兩岸交流中最堅固的螺絲釘之一。

  據悉,《時光洄遊》也是繼《我們都是趕路人》後,胡德夫以作者身份寫作的第二本書。該書已經在各大書店和網店銷售。

  該活動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文化宣傳部、北京長江新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鳳凰網文化等共同主辦。(完)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