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灣高中數學課時大減引爭議 企業界憂無才可用

時間:2014年06月16日 09:47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數學必修時數減少,將衝擊人才競爭力,未來10到20年,臺灣恐怕會找不到科技人才。”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12日公開抨擊臺灣的課綱改革。蔡明介代表企業界發出第一炮,而在他之前,眾多島內教授、院士也已紛紛表達反對意見。以減輕學生負擔、增加教學自由度為目的的“12年教育課綱改革”,在臺灣遭遇越來越強大的反對聲音。

  數學教育趨弱化

  企業界憂10年後無才可用

  全球著名IC設計廠商聯發科12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蔡明介會後卻突然發表對高中教育減少數學必修課時數的看法。他認為,正是因為過去良好的科學基礎教育,培育出大量理工人才,臺灣IT産業才能有現在的規模。

  蔡明介指出,IT産業技術會越來越發達,數學作為最基本的高中課程,不能拿“數學很痛苦”當理由,縮減課程時數,讓數學教育越來越簡單,可以試著改善教學品質,但不能鼓勵學習偏食,如果數學不會,物理、化學也不用讀了。

  蔡明介強調,聯發科等臺灣科技産業急需人才,數學是科技的根本,若降低數學必修時數,將影響人才競爭力,未來10到20年,臺灣恐怕會找不到科技人才,這對産業發展是很嚴重的問題。

  他還表示,有空會投書到四大報,讓大家重視數學科目調整對臺灣未來造成的衝擊。

  必修學分減半

  大學老師不知如何教起

  島內近年來持續推動教育改革,預定2018學年度上路的“12年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今年上半年正式出爐,為了減少學生課業負擔、提供更多選修空間,該草案將高中必修科目大幅減少為114學分,數學、語文、英語、自然、社會等傳統考試科目幾乎全部減少。其中,數學從原本3年6個學期各4學分,減少為前2年4個學期各3學分(第三年還有6個選修學分),刪減幅度最大。

  很多學生對此表示支援,認為“壓根沒興趣,也沒需要學那樣艱深的數學”。“我數學就是爛,就是用不到,就是不想學”,成為網友力挺的重要理由。但是否困難度與沒興趣,就是減少授課時數的理由?更多人對此持反對意見。

  臺灣成功大學理學院院長柯文峰率先站出來,串聯其他高校反對這一調整,並迅速獲得大量教授的支援。柯文峰表示,世界各地的課程規劃,都將語文與數學並列為學習的“工具學科”,這是整體競爭力的關鍵。如今貿然大幅刪減高中數學的必修課時,以完全沒有拘束力的選修方案來彌補,砍掉的不只是未來臺灣的競爭力,也把學生未來的可能性砍掉。成功大學數學系主任陳若淳也表示,如今島內大學新生的數學程度已有衰退現象,一旦大幅刪減高中學分數,未來大學老師根本不知該如何教起!

  競爭力此消彼長

  近百院士警告砍數學“動搖國本”

  與此同時,島內科學界人士也紛紛對這種改革表達關注。來自臺灣“中央研究院”的93位院士日前發表聯署聲明,反對降低高中數學必修學分,呼籲學生從高一到高三的每學期都應該必修數學4學分,確保數學課教學品質。

  發起人林長壽指出,數學學的不只是知識,而是邏輯思考能力,全世界都越來越重視數學教育,臺灣選擇鬆懈數學教育,將遠遠被世界拋在後頭,10年、20年後人才將無以為繼。

  他舉例説,新加坡高中學生每週學習數學8到12堂課,日本每週上7堂課,德國每週5堂課,美國也堅持4年高中數學教育。臺灣這種數學教育改革“動搖國本”,否則也不會引發這麼多院士站出來聯署反對。

  美國哈佛數學系教授、臺“中研院”院士姚鴻澤説,美國社會一致認為,數學帶動高科技、提高生産力和附加價值,才能帶動薪水調漲。而臺灣正是因為高附加價值産業不斷出走,産業疲弱導致薪水滯漲困境。

  他打比方説,很多學生可能會認為不學數學很舒服,但今天數學教育的落後,將導致臺灣10年之後無可用之才。

  姚鴻澤説,他對臺灣學生感到悲觀,過去哈佛每年收1個臺灣學生,未來如何就很難説。因為大陸學生奮起直追,水準比臺灣學生要好,會逐漸把臺灣學生擠出世界頂尖學府,臺灣必須好好考慮這些問題。(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