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中外專家學者:中亞東幹族是“文化孤島”上的傳奇

2017年09月24日 11:22:37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社蘭州9月23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我頭一次來蘭州是1992年,這裡有老朋友。今天是第四次來了,每次來都見老朋友、認識新朋友”。23日,76歲的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科學院東幹研究所所長伊瑪佐夫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

  “以後沒有我們這些老人了,年輕人要跟上我們的路來走,東幹族和中國的聯繫和交流不能斷了”。伊瑪佐夫操著一口流利的陜甘方言。

  23日,由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國家語委“一帶一路”漢語普通話推廣培訓基地、西北師範大學中亞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第五屆東幹語言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蘭州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研究和探討這個絲綢之路上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特殊文化現象。

  自2013年起,在國務院僑辦和甘肅省僑辦出資支援下,西北師範大學連續四年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三國招收中亞東幹族子女後裔留學生近200名,開設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班。首屆45名畢業生已於今年6月順利完成學業,成為連通中國和中亞地區的“絲路使者”。

  西北師範大學副校長田澍説,東幹族歷史、文化、語言、民族學、人類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也是絲綢之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代表。通過學術研究的途徑和成果,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理解,在中亞環境和“文化孤島”上頑強生根成長的中華文化。

  此外,以東幹族為橋梁,為中國在中亞五國開展華文教育和人文交流提供學術支援和智庫服務。

  會上,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胡振華以《中亞東幹語文學研究概述》為題作了報告。他説,東幹人將中國的中原文化帶到中亞,在增進中國各族民眾和中亞各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與會專家還從“絲綢之路文化交流與東幹文轉寫”“陜甘回族與中亞東幹族風俗之異同”“東幹文化變遷與傳承”等角度作了研究報告。

  東幹人是中國西北回民後裔,歷史上曾兩次遷居後逐漸定居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等國,在中亞地區約有14萬人,是中國在海外最大的回族群體。(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