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9月6日電(見習記者 蘭成龍)“做晚輩的不要觸犯法律讓父母操心,長輩要把握好尺度,不能陷於溺愛。”9月6日上午,中華慈孝文化節暨浙江省宗教界開展“傳承慈孝·五教同行”活動啟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臺灣佛光大學資深教授張寶三受邀作主題演講,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慈孝應該被賦予新的內涵,進而廣泛提倡。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與核心。從春秋時期《詩經》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勞瘁”,到漢文帝為母試疾嘗藥,再到元代郭居敬收集編撰而成的《二十四孝》讀物,千百年來,“孝”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連,難以分割。
張寶三認為,自漢代以孝治天下以來,孝道便從家庭延伸到國家成為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但是古代的孝道標準很高,有時往往過於理想化。
時光流轉至當下,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遷,經濟的發展,慈孝文化經常被忙碌的人們忽略在了日常的生活之中。
“我經常告訴自己的學生,在當今時代,遵守法律,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多陪陪他們,就是孝順的表現。”張寶三表示,這就是時代變遷後孝道的最根本內涵,但是往往有些人一味盯著自己的生活,而忽略了至親。
在當今有些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上。張寶三則認為,“慈”的傳承當今社會越來越濃,但如果過度的慈愛往往適得其反,傷害了孩子。慈孝作為一種禮儀,時代變遷之後,它的標準雖然已經變了,但是“愛”的本質沒變。“人們應該緊緊‘握住’慈孝愛的本質,在現代社會物質生活基礎之上,與古代進行對比,把握‘慈孝’的內涵。”
承傳統文化之鬱渥,汲現代文明之精髓。據悉,此次活動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及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主辦,由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杭州靈隱寺承辦,並得到浙江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香港商報浙江辦事處的大力支援。(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