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臨高縣是個國家級的貧困縣,可該縣卻耗時近兩年,打著文化産業旗號,花了1.3億元修建了一個牌坊群。頗為戲劇性的是,其中有些為牌坊題字的官員已經落馬。
(4月20日《央視網》)
文化不是一日之功,底蘊不是突擊成型,依靠大興土木,搞復古建築,用楹聯字畫,充其量就是一種形式,跟真正的文化相距甚遠。
臨高縣的決策層,主觀臆斷,只要建了牌坊群,文化産業就會風生水起,旅遊産業也會財源滾滾,但現實卻似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得當地政府目瞪口呆:不但遊人寥落,連打太極拳的當地幹部職工,都不願去。理由很簡單:陰森森,不吉利。
就這麼一個在民間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牌坊群,卻能得到官場的高度支援和認可,這生動折射出決策脫離地氣的官場生態。
近年來,所謂文化産業,氾濫成災,最後淪為各種沒有文化的鬧劇。連潘金蓮、西門慶這些人物,也都有很多縣市爭搶故里,美其名曰“文化産業”。
建立公共財政支出的科學論證機制和監督制約機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問責和懲戒卻可立馬執行。一座座用納稅人錢財修建的牌坊,儘管少人觀瞻,但卻在充分展示納稅人的不解和憤怒。對此,上級部門不能等閒視之,應該及時跟進問責,既還廣大納稅人一個説法,也警醒那些不懂文化的官員,還是莫折騰為好。叢曉波(媒體人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