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首席記者邵嶺)《朝鮮所刊中國珍本小説叢刊》日前在滬出版。叢刊由上海師範大學、北京大學聯合韓國鮮文大學共同編撰,收錄了《太平廣記詳節》、《三國志傳通俗演義》等11種珍稀朝鮮本中國小説,均為首次在中國影印出版。在日前舉行的新書發佈暨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們表示,中國小説的朝鮮本此前一直未被中國學者充分關注和利用,該叢刊的出版無疑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
《朝鮮所刊中國珍本小説叢刊》是在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遜所主持的域外漢文小説整理和出版工作中産生的。所謂域外漢文小説,包括流傳到域外的中國小説、由域外國家刊刻的中國小説以及由域外作家用漢字書寫和創作的小説,是研究漢文歷史的重要資料。
叢刊主編之一、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潘建國告訴記者,朝鮮半島地處東亞“漢字文化圈”之內,歷史上曾有大量中國典籍通過各種途徑傳入朝鮮。由於朝鮮半島的印刷文化比較發達,于中國古籍多有翻印,且刊刻底本往往是宋元本或明中前期刻本,因此具有重要的學術文獻價值。尤其是數量可觀的朝鮮本中國小説中,不乏中土久已失傳的作品,以及目前所知該書存世最早的版本。然而自16世紀以來,朝鮮半島戰火不斷,為今天的學術整理研究帶來巨大的困難。
此次收錄叢刊的作品中,最為學界看重的是朝鮮文人根據《太平廣記》選編而成的《太平廣記詳節》,經考證,比中國存世的《太平廣記》最早版本--明嘉靖談愷刊本早了100多年,其中卷一〇所錄《藩中六畜》、《耶孤兒》、《胡王》3篇,均失載于《太平廣記》及其他任何書籍。以明金陵“周曰校甲本”為主要底本的《三國志傳通俗演義》也極為罕見,在此之前,“周曰校甲本”只發現若干殘卷,中國刊本中卷一至今沒有發現,而朝鮮翻刻本則保留了該書的完整文貌,透露了“周曰校甲本”的若干編刊細節,如卷一首頁題署“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晚學廬陵葉才音釋、明書林周曰校刊行”,對周曰校本及《三國志演義》早期版本研究都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汪涌豪表示,《朝鮮所刊中國珍本小説叢刊》的出版,拓寬了國內學者的研究視野,“因為現有的材料我們都太熟悉了”。更重要的是,叢刊完善了中國古代小説的版圖,有助於當代學者深入研究中國古代小説。
汪涌豪認為,對於中國古代小説的研究,如果繼續在形象、結構、主題上打轉,無疑是進入了一個死衚同,實際上,在國際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研究書籍的傳播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同樣是古典文學研究的應有之義。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