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為“巧娘”事業奔波了11年的北京“苗薈巧娘工作室”負責人劉立軍,在小心翼翼地從包中取出由五個繡娘花費一週時間所繡的京繡手工藝絲巾時,仍掩飾不住珍愛與自豪的神色。
別小看這“巧娘工作室”,就是它們,將農村巧娘的手工藝作品賣到了外交部禮品大廳、奧運會、美國華人社團和跨國企業。它們是北京民間婦女手工藝品的“推廣者”,也是幾十萬農村巧娘的“靠山”。
“不能用完全的公益思維來看待這件事,我們做的應該叫做社會組織型企業,仍然走的是市場化道路,採用‘工藝目標+商業手段’的模式,最終的目的仍然是傳承文化。”劉立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有著海外生活背景的劉立軍,談起最早是如何想到要做民間婦女的手工藝品時,坦言是歐洲國家對於文化傳承的保護和重視給了自己很大的震動。作為“燕京八絕”之一的京繡,曾和蘇繡、蜀繡等今天享譽海內外的繡法齊名,有自己鮮明的藝術特點和風格,選料貴重,色彩絢麗,針工巧妙,而這一切在近年裏卻難以為人所知。“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兩者提供一個橋梁,既讓這些婦女們有一個掙錢的渠道,能夠創收增收,又傳遞了我們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劉立軍説。
這一理想最終能實現,離不開北京市婦聯一項名為“北京巧娘”的龐大的工作項目。
為了推動北京民間手工藝品的傳承,拓寬城鄉婦女的就業渠道,從2005年起,北京市婦聯、北京市科委在全市範圍裏開展了以“科技支撐活力,巧娘巧手巧致富”為主題的“巧娘工作室”創建活動。劉立軍的“苗薈巧娘工作室”就是其中最為成功的工作室之一。
“截至2013年底,北京共有307個巧娘工作室,32個巧娘手工藝品專賣店、5個北京巧娘手工藝品研發基地,17個巧娘手工藝發展促進會,直接安置婦女就業近6萬人,彈性就業婦女覆蓋超過30萬人。2013年的銷售額達到近8億元。”北京市婦聯副主席、北京巧娘手工藝發展促進會會長王淑存對本報記者表示。
現在,北京巧娘的精湛技藝已經走出國門,贏得了世界的讚譽。在全國婦聯和北京市商貿委的支援下,北京市婦聯每年都組織巧娘遠赴義大利、伊朗、巴西、俄羅斯等國家參加展示交流等活動,在每年的中國(北京)國際婦女兒童産業博覽會上,也都專門設立了“北京巧娘手工藝”展區和項目推介。
在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巧娘精心製作的600萬片紅葉和代表四季更疊的花卉夢幻般綻放在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開閉幕式上;在國慶60週年的慶典活動中,群眾遊行高舉的花束、花環也有很多是由北京巧娘親手製作。“對於婦女致富、家庭穩定、文化傳承來説,巧娘事業都是意義重大的。在民間婦女中有很多人或許沒有讀過太多書,但是卻是真正掌握這些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民間手工藝技藝的人。目前昌平巧娘黃小群的金絲鑲嵌、懷柔巧娘滕天新的布糊畫、石景山劉立軍的京繡苗繡等都在國際上獲得了獎項,入選了正式的外事禮品名錄。有的巧娘工作室僅20多個人,憑藉向俄羅斯出口的圍巾、披肩等手工編織物,全年的銷售額可以超過千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王淑存對記者表示。于靜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