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舌尖2》總導演:飲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紐帶

時間:2014年05月14日 08:50 來源:北方新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借美食滋味傳人生百味的《舌尖上的中國2》,首集創下1500萬人次的收視紀錄。

  儘管是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與第一季相比,更側重講述食物背後的故事,希望透過美食,去描繪當代中國人在時代變遷下的悲歡離合。

  第一集《腳步》中浙江臺州三門望潮、跳跳魚以及第三集《時節》中亮相的浙江開化青螄,都是經由夏燕平的“引薦”進入《舌尖》總導演陳曉卿視線的。

  作為浙江衛視紀錄片高級編輯的夏燕平告訴記者,在《舌尖》中,食物的選擇並不一定是“好吃”。“除了好吃以外,重要的是知道這個食材生長、採集、製作的過程——這個有‘人’參與的過程。”

  為什麼強調“人”?夏燕平説,“作為紀錄片,首先要有故事,有故事才會吸引人。如果這個系列只關注食物好吃不好吃,和一般的節目就沒有區別了。之所以關注‘人的參與’,也就是關注人與自然、關注人與生態、關注人做事的認真態度。”

  夏燕平告訴記者,通過拍攝《舌尖上的中國》,體會到“美食是回報那些勤勞的人們的”。因此,在第一集《腳步》播出後,人們不僅記住了垂涎欲滴的三門特色小海鮮,更記住了靠海為生臺州漁民楊世櫓夫婦。

  夏燕平坦言,之所以選中楊世櫓的故事,首先是因為他的名字——世櫓,一輩子以櫓為生。“日出日落,潮漲潮退,楊世櫓與妻子夫唱婦隨、討海為生的畫面,讓觀眾在體會獲取美味的辛勤勞作的同時,感受到更多的是世間生計的百般滋味。”

  文明的紐帶不僅僅是漢字與成語,在陳曉卿看來,飲食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樣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紐帶。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何蘇六認為,“舌尖”系列想要表達的從來不是單純的美食,而是所有中國人在事物背後感受到的情感共鳴。

  “如果説《舌尖1》是緊扣美食紀錄片的類型,在講述飲食文化的同時寄託一定人文情感的話,《舌尖2》對於情懷的表達慾望則更加突出,顯示了想借人文情懷對紀錄片類型化進行一次糅雜與突圍的勇氣。”何蘇六認為,雖然這種嘗試在商業上有些冒險,也招致一些非議,但其中體現的打破類型局限、追求情懷的做法值得肯定。

  作為紀錄片創作者,夏燕平也在思考,進入“影像閱讀時代”,如何將更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融進影像。“電視紀錄片,是影像閱讀時代的善本。近年,中國電視節目,尤其是電視紀錄片有一大波優秀的作品出現。讓我們獲得豐富知識的同時,更是對精神品質的培養。”文/段菁菁 譚 喆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