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四年的張火丁,重返京劇舞臺,依然那樣火。戲迷們不僅沒有忘記她,反而像是一直在期待中醞釀著再次與她重逢的熱情。上月底在長安大戲院的一場《梁祝》一場《鎖麟囊》,無疑是戲迷們的狂歡;五次謝幕,兩次加唱;5月5日,張火丁以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身份再登北大舞臺,義演的《梁祝》讓兩千多人的劇場爆棚。有人驚嘆:“京劇演出竟然如此火爆!戲迷粉絲們如此狂熱!陳道明演《喜劇的憂傷》現場不過如此。”
著名電視戲劇主持人白燕升為張火丁癡迷到甚至自言有人笑他暗戀;耄耋之年的人藝老演員鄭榕、著名歌唱家王昆、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等大藝術家也都來看張火丁的演出;無數“火之丁丁”社區的粉絲從全國湧來,只為親眼看到偶像的現場表演;很多原本對京劇毫無感覺的年輕人,因為張火丁而走進了京劇的世界……張火丁已經不僅是一個人,一名演員,而成為一種引人關注的現象。為此,中國戲曲學院與北京大學文化藝術學院在北京大學聯袂召開了《張火丁京劇表演藝術座談會》,請來各界戲迷,探討“張火丁現象”。
然而,從始至終被各種讚美之詞包圍的張火丁,卻總是那麼淡然。面對著熱情高漲、熱愛著她的人們,她永遠只是淡淡地笑著,難發一言。在以她為主角的座談會上,無論眾人如何滔滔不絕,她都是微笑著默默聽著。
建議人藝演員學習她的表演
90歲的鄭榕不僅坐著輪椅連續看了兩場張火丁的演出,而且為參加座談會還認真寫下了4頁紙的發言稿。他説:“張火丁女士在民族戲曲陷入低潮的特殊時期,能夠捲起觀眾這樣的狂熱,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情。”鄭榕甚至在看完張火丁的表演後,認為“相比之下感覺話劇表現手段過於貧乏了。”鄭榕説,北京人藝剛剛上演了《吳王金戈越王劍》,他建議扮演西施的演員應該看看張火丁在《白蛇傳》裏的表演,“千年修煉的白素貞帶著遠離塵世的純潔自然忽然降臨人間,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那‘莫叫我望穿秋水’的一次轉身。火丁表演大多在人物思想背景下進行,常常帶有夢中求生的感覺,簡化了生活,突出了意境。”鄭榕評價火丁這次的《梁祝》,“哭墳達到了程先生的要求,在不斷創新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這種精神也是大力提倡。火丁的表演已經進入了成熟的階段,在提高技術的同時,希望不要淡化了當年對生活的感受和純真的詩人心態。”
《鎖麟囊》要拍成電影
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周龍説自己把張火丁請到中國戲曲學院,“還是有很大壓力的,尤其是觀眾們,火丁的戲迷粉絲們給我們的壓力,認為火丁到了中國戲曲學院是不是給封藏起來了。”周龍説,當年我和張火丁相約她來中國戲曲學院時就約定了,“你到中國戲曲學院幹什麼?有三件事要做。第一,要培養點學生,選幾個好苗子,帶幾個徒弟,爭取培養幾個小張火丁來。第二,我們要進行整理、挖掘、創作新戲和演出。第三個,對張火丁自己或創作藝術上要進行一些總結。火丁到了學校以後,就進入本科課堂教學,傳藝授課,直接跟學生在課堂摸爬滾打,同時經常探討關於新戲創作,履行著作為一名教授的職責。她做到了。”
周龍説這一次新版《梁祝》的創作,不僅前期劇本就修改了多次,而且張火丁在排戲時也極其認真嚴謹,一絲不茍,“整個創作團隊就封閉在我們學校影視中心。火丁説,在沒有排練這個劇之前,希望儘量不讓大家看到,我們一定要拿下之後,相對能看得過去,再拿給大家看。這個創作團隊大家創作非常和諧,共同研究探討,這齣戲還有打磨的空間。”周龍請火丁的戲迷放心,“只要火丁本人有這種心願,只要她身體允許,我們每年給她創作一個戲目,每年都讓她演出。”周龍還給大家透露了一個喜訊:張火丁的《鎖麟囊》要拍成電影。
可以稱為“張火丁派”
和張火丁熟識多年,採訪過張火丁無數次的主持人白燕升,不諱言自己對張火丁的喜愛之情。“我從看到她戲的第一眼,她走出來,我就喜歡上她。我跟戲曲頻道的老師説,這個人一定能出來。他們當時説了很多不看好,我當時堅定認為她一定能出來。為什麼?古典賦予的內斂在年輕演員中很難找到。她一齣來,你覺得她是個發光體,從頭到腳都發光。”
白燕升説:“我一直覺得演員舞臺上的氣質一定是生活當中養的。我覺得火丁她其實是演自己,演帶有自己氣質的那個人。我覺得張火丁無論演字氣唱都是帶有張火丁氣質,無論是老戲、新編戲還是現代戲還是她自編的戲都是打上張火丁的標簽。現在大家都説程派張韻,我覺得你們太保守了,張火丁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以稱為“張火丁派”了。我們的老先生30、40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宗立派了,現在大家就是太膽小了。現在有票房價值的京劇演員還有誰?能夠6個小時票全部賣沒的,獨此一人。”
白燕升在十天之內,在長安大戲院和北大百年講堂連看了張火丁兩遍《梁祝》,他説:“在長安一場不正常,戲迷瘋了!在北大氛圍非常好,臺上臺下觀演氛圍營造的,讓人覺得十天之內火丁又有精進,我覺得特別好。很多女人在抹眼淚,也有很多男人,包括我在內。”
但白燕升也説自己直到今天採訪張火丁都“感到痛苦”,因為她太不願意説話了。
第一次看到京劇如此火爆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説自己第一次看到京劇演出如此火爆的場面,“意外、吃驚、感動、高興”。
他説:“北大百年講堂每年都有很多演出,但像這次這樣的盛況,是很少有的。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熱烈,我看了以後也很感動,非常高興,回家趕緊補功課,到網上查一些資料,學習學習火丁老師過去的一些演出的片斷,確實很感慨,養眼養心陶冶。中國觀眾如果有機會來看火丁的演出,我覺得大家的思想情操素養都能夠得到提升,而且是在感動中提升。”
和以往看到的京劇有突破
座談會的現場,還請來了一些普通的學生戲迷代表。一位在北大看了張火丁《梁祝》的學生説自己是京劇愛好者,但以前只看過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戲,這一次才是第一次走進劇院看京劇,覺得無論在表演、舞臺、伴奏、燈光、文本上都和以往看到的京劇有所突破。她説自己這學期還選了崑曲課,希望北大能夠“想方設法通過課堂的方式,通過進校園的方式培養一群真正喜歡懂得京劇、懂得戲曲的觀眾,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另一位張火丁的粉絲説自己平時喜歡聽崑曲,但京劇方面只聽張火丁、學張火丁,並表示自己對京劇的“愛情”因為看了張火丁的《白蛇傳》、《鎖麟囊》再到《梁祝》,有了“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受”。“在我看來,張老師的戲有很多的悲劇,但在我看來都不悲,如果説有悲的話,那就是慈悲,這是張老師整個人給我的感受。”
還有一位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大三學生,説自己從小學藝,學唱豫劇,而後來對京劇感興趣就是因為張火丁。
“張火丁老師這個人非常低調,這是許多演員沒有的。戲團裏有一句話,唱戲的沒有一個好東西。團裏面爭名奪利的事情很多,但我在張火丁老師身上就沒有看到。不爭就是爭,張火丁在自己奮鬥的時候沒有想過我要怎樣怎樣,可最後程派只有一個張火丁出來。為什麼有張火丁現象?張火丁創造這樣的票房,比沾了銅臭味的評獎高一萬倍。不管是票友還是演員,她都是學習的榜樣。”
本報記者 王潤J069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