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為《第七天》喊冤
社會評價好必俗無疑
據搜狐文化報道,座無虛席,爆笑不斷……6日晚,作家余華在北京師範大學敬文講堂,帶來了一場名為“余華:我敘述中的障礙物”的講座。他用“余氏幽默”暢談寫作生涯障礙、追憶寫作往昔、坦言寫作立場……對於在網路上差評多過好評的新作《第七天》,他不禁為自己喊冤打氣,稱“社會評價好的作品一定是庸俗的作品”,他“做不了為讀者寫作,只能為自己而寫作”。
“野雞”班走出文壇名將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協作中心成立於2012年11月,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北師大教授莫言擔任主任。昨晚,以“校友”身份踱進北師大校園的余華,一開場,便把“諾獎得主”和自己都打趣了一番。
余華笑言,自己同莫言一樣,是北京師範大學“野雞”班畢業,有別於作家蘇童(1980年,蘇童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這類通過正規高考入校的同學,被稱為“校友”有些慚愧。其實,余華言及的“野雞班”,在當下中國文壇堪稱“班級文學成就之最”——這一北師大與魯迅文學院合辦的“作家研究生班”中,走出了莫言、余華、劉震雲、遲子建等一眾作家。
永遠站在弱者一邊
上世紀80年代初,在余華的言説裏,是“最好的一個年代”,余華自言是“這幸運一代中一名幸運的作家”,連當年一次次退稿的經歷,於今日也成了“美好回憶”——那時他的手稿在全中國走過的城市,比現在他去過的城市還要多。
到了現場提問環節,有一位同學提及余華寫作的立場的問題,余華表示,自己永遠站在弱者一邊。從《十八歲出門遠行》《在細雨中呼喊》的先鋒姿態,到《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的現實主義寫法。在余華看來,作家只要知道一點,就可以通過筆尖寫出一萬個點來。
現場同學也提及了余華的爭議作品《第七天》,余華説,起初曾想過將中國代表新聞事件寫進一本書中,《第七天》完成了這個夙願,是一個標誌性的、“死無葬身之地”的方案。
(馬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