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上的石獅子
圓明園遺跡
貝家花園 資料圖片
目前,北京全市從事文物安全的工作者只有百餘人,平均約40處文物古建才有一名專職保護者。日前北京啟動的“文物安全保護志願服務行動”,將通過文保志願者對北京的文物古跡開展日常巡查監督工作,使文物保護基本實現24小時全覆蓋。
北京文物古跡將迎來首批文保志願者。近日,北京市啟動“文物安全保護志願服務行動”,行動由北京市文物局與北京市慈善義工協會聯合發起,面向北京招募志願者參與文物保護,首批志願者將於4月中旬上崗。
3840處不可移動文物
作為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北京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完美和諧的古都城市格局。數千年的歷史文明為北京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是北京歷史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向世人展示了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據北京市文物局統計,北京市轄區內共有不同等級的不可移動文物3840處,包括長城、故宮、十三陵、頤和園、天壇、週口店等世界文化遺産6處,大運河、梅蘭芳舊居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8處,貝家花園、普照寺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57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756處,其中不少文物因人手不足而保護不到位。
近年來北京市的文保工作雖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仍有部分文物古跡遭到破壞,如風、雨、電、火等災害對古跡的損害,特別是很多磚木結構的古建築,由於維修不及時,導致損害加劇;同時在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和舊城改造中,許多古建築又遭到人為破壞,文物保護受到挑戰。
北京市文物局新聞發言人于平表示,保護和傳承首都歷史文化遺産,不僅是文物部門的重大責任,也是全民的義務和責任。“北京市文物安全保護志願服務行動”,旨在發動全社會熱愛文化遺産的志願力量,參與到文物安全保護工作中,彌補文保專業力量的不足。
專業文保人員僅百餘名
近年來,北京市加大了對文物保護的力度,提出了對北京城進行“整體保護”的概念,即對歷史河湖水系、傳統中軸線、皇城、舊城“凸”字形城郭、道路及街巷衚同、城市景觀線、古樹名木等進行保護,這是對北京城進行整體保護在認識上的重大突破,也帶來了北京文物保護工作的艱巨任務。
遺憾的是,面對龐大的文物古跡數字和艱巨的文保工作,北京專業的文保人員缺口巨大,文保工作力不從心。據北京市文物局執法大隊負責人透露,算上市區縣文委,目前北京全市從事文物安全的工作者只有百餘人,平均約40處文物古建才有一名專職保護者,這樣的局面不利於文物保護。
據悉,正在招募的文保志願者,其主要職責是對服務範圍內的文物開展日常巡查監督工作,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或文物安全隱患,及時向行動資訊平臺報告,由資訊平臺及時向市、區縣兩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執法部門報告,由文物執法部門依法處理。
于平表示,志願服務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報名後可就近認領自己服務的文物景點,志願者就像每天為文物寫日記一樣,使得文物保護基本實現24小時全覆蓋。文保志願者招募將滾動進行,確保文物古建的保護不出現空當期。首批志願者將於4月中旬統一佩戴上崗證上崗。上崗證上有志願者的照片和基本資訊,還將設置二維碼。二維碼將起到防偽作用,避免一些人非法盜用上崗證,隨意進出文物古建。
喚起全社會對文物的重視
招募志願者保護文物,北京已有成功做法。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北京市豐台區就成立了盧溝文物保護隊,120名志願者在盧溝橋、宛平城、抗戰館等重點文物保護景區開展巡查勸導、環境保護和文物宣講等服務。
盧溝橋和宛平城有8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戰館和抗戰雕塑園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個別遊客攀爬文物照相、亂刻亂畫文物的現象時有發生,加速了文物的磨損和破壞。文物保護志願者發現有損壞文物的不文明行為,就會勸告制止,幾年來盧溝文物保護工作效果顯著。
目前北京的文保工作,已從重視文物“點”的保護,向同時重視點、線、面的文化遺産保護的方向發展。北京市對城市的整體規劃,也已由過去的以拆舊建新為主,轉變為以保護為主。在保護方面,從重視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的保護,向同時重視反映普通民眾生活方式的民間文化遺産保護的方向發展。
專家認為,北京開展“文物安全保護志願服務行動”,招募文物保護志願者,發揮社會和民間的力量,加強對現有文物的保護、監督,喚起全社會對文化和文物的重視,不失為現實條件下一條可行的文物保護路徑。(本報記者 張景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