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反腐”成小説的黃金題材 反腐書介入社會現實

時間:2014年02月26日 09: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噹噹網圖書2014年1月的新書熱賣榜上,排名前20位的圖書中,有講健康保健的《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有講父愛教育的《爸爸去哪兒》,有分析最新全球經濟動態的《貨幣戰爭》,有解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郎鹹平説:改革如何再出發》,還有觀察移動網際網路商機的《一部手機打天下:人類最後的掘金機會》和《決勝移動終端:移動互聯時代影響消費者決策的6大關鍵》等——這些普通讀者用買書投票出來的結果,涉及政治、經濟、健康、教育等國計民生。通過暢銷書這個媒介,大致能勾勒出一張民眾關心話題的列表。

  反腐書:介入社會現實

  反腐內容一直是近年來官場小説的核心內容。其中,陸天明的“反腐四部曲”《省委書記》、《蒼天在上》、《大雪無痕》、《高緯度戰栗》,數年來再版多次,去年再次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根據小説改編的電視劇也在熱播。

  此外,以《中國式飯局》、《接待處處長》等官場小説聞名的作家高和,又在去年先後推出《前門》、《中堂》、《後院》3部系列小説。3個不同的故事都瞄準了當今社會最流行的問題:人事變動帶來的激烈競爭、公車改革背後的利益糾葛、社區管理中的弊病。這些故事最終都指向一個主題——反腐。

  最近,反腐已不僅是小説的黃金題材,也成為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現象。如,被評為2014年“書香羊城”30本好書之一的《全球腐敗:現代社會中的金錢、權力和道德》,描述了發生在各個國家的貪腐案例,分析了引發腐敗的原因,也提供了一些反腐的有效方法。有讀者認為這是一本教科書——“全面了解腐敗的態勢,能為中國反腐工作打開一扇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國外反腐經驗中借鑒成功經驗,是我國圖書市場中一批反腐書的新特徵。如,《戰後日本的腐敗與治理——以震撼政壇的四大腐敗案為例》、《腐敗與改革——美國歷史上的經驗教訓》、《香港反腐敗制度體系研究》……

  瑞典哥德堡大學政治學教授博·羅斯坦在其撰寫的《政府品質:執政能力與腐敗、社會信任和不平等》中得出結論:“如果人們認為政府機構腐敗,不僅會對政府失去信任,甚至會覺得國民也不可信任,因此導致社會交易成本增加,法律制度執行困難,經濟發展受阻……”此書被認為“對當下中國政府執政建設極具參考意義”。

  反腐書雖然講的是“官”的事,卻是“民”最關心的話題。當反腐書從只能在小説裏製造虛幻的心靈安慰,到現在逐漸成為現實的行動指南,百姓對反腐工作的信任感自然上升。

  微信行銷書:引發掘金潮

  當前,我國微信用戶突破6億,微信不僅是一個手機軟體,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掘金潮”正在風起雲湧。據本報2月17日刊登的《“朋友圈”裏的生意人》一文稱,“現在刷微信朋友圈有時感覺像在逛淘寶,記者隨機調查了50個人,其中42個人的朋友圈裏賣東西”。

  在這樣的背景下,微信行銷書應時而生、一時扎堆兒——《微信來了》、《微信,這麼玩才賺錢》、《微信行銷解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行銷革命》、《微信行銷完全攻略》、《無微不至:5分鐘玩轉微信行銷》……“微信”已儼然成為繼“大數據”之後行銷書的最新關鍵詞。

  這類書籍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以“史上第一本”、“國內第一本”之名粉墨登場,隨著書市競爭加劇,逐漸面向不同的細分市場。如,或是自稱“唯一基於最新微信5.0版本”,或是以“國內首本關於微信公眾平臺二次開發”為噱頭。

  憑藉方興未艾的市場需求,微信行銷書幾乎本本暢銷,在商品評論中可以看到數千乃至上萬條五星級評價。不過,行銷書的摻水現象也顯露無遺。在豆瓣網讀書頻道,有讀者批評,“這本書就是作者用來推廣自家微信的一個幌子”;而更細心的讀者發現,不少書籍所謂的滿分評價,是“網路水軍”刷屏的假像。

  相比媒體高昂的廣告費,微信幾乎是免費的,這為大量草根創業者帶來了機會,微信行銷書正是契合了這樣的心態。

  平民史:記錄百姓身邊故事

  見多了家國天下的波瀾壯闊和市場經濟的瞬息萬變,大眾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圖書的主角。去年,一批記錄小人物歷史的書籍闖入讀者視野——《從小李到老李》、《平如美棠》、《窮時候,亂時候》、《蹉跎坡舊事》、《雨打芭蕉》、《活路》……這些書兼備“歷史”的厚重和“傳記”的真實。平民史書籍之所以暢銷,最大的原因就是兩個字——親切。這是百姓自己的故事。

  其中,《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被譽為“2013年度中國最美的書”。87歲時,饒平如的妻子毛美棠去世,悲傷的他最終決定畫下“我倆的故事”。老人説:“死是沒有辦法的事,但畫下來的時候,人還能存在。”於是,這本書深情地記載了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的記憶,講述了一段因時間而愈發美好的愛情,感動了無數讀者。

  60歲識字、70歲學寫作的老太太姜淑梅,用一本《窮時候,亂時候》在2013年創下了一個閱讀奇跡,被稱為“第一本純正的聽老人講故事的書”。該書講述了一個普通中國婦女的悲歡,更難能可貴的是,字裏行間沒有抱怨。無論是戰亂、饑荒、女人地位低下,老人只是平靜地告訴讀者有這麼一回事兒,而她就這樣走過。書中寫到的婚喪嫁娶、生活習俗等,也為漸行漸遠的中國鄉土社會留下了珍貴的記錄。

  去年5月出版、長達70萬字的《蹉跎坡舊事》,作者沈博愛出生於1936年,是湖南瀏陽的退休教師。該書從土地改革講到整風運動,又從“文革”講到改革開放。書中講述了作者第一個孩子夭亡、前妻遠嫁湖北、祖父在絕望中死去等悲慘的人生經歷,但整本書的風格並不哀怨,而是昂揚不屈。

  該類書籍自去年出版之後,今年伊始銷量看漲,被認為“適合全家閱讀”。有分析認為,百姓有了寫史的機會,國家記憶就會更加豐滿。這類書的價值,就如同《蹉跎坡舊事》責編、作家“十年砍柴”所評價的,“體現了中國人極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對苦難樂觀的人生態度”。記者 蔣肖斌文並攝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