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著,就是為了非遺!”2月19日,桑植縣身患癌症的民間老藝人陳才學,將凝聚了畢生心血的兩大箱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字材料及一摞白族歌舞道具,親手交給了桑植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心,感動了現場所有人。
“把桑植古老的民間文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是我做了多年的‘非遺’夢。”陳老今年68歲,是桑植縣馬合口鄉梭子丘村土生土長的白族漢子。雖只有小學文化,從小卻酷愛民間文藝。自擔任鄉文化專幹後,便與“非遺”結下了不解之緣。30多年來,他培訓文藝骨幹2000多人次,創作文藝節目500多個,組織白族“仗鼓舞”、“霸王鞭”等歌舞演唱隊下鄉演出1900多場次,先後組建了“漢戲”、“陽戲”、“花燈戲”和“儺戲”四個戲班子,在全縣各地和周邊市縣傳播桑植歌舞和戲劇文化。2010年,陳才學被批准為市、縣“儺戲”傳承人。
“陳老師一門心思撲在‘非遺’資料的蒐集和整理上,只要曉得哪有民間藝人,不管多遠,都親身前往,不辭辛勞。”老人的徒弟向彩虹告訴記者,他起早貪黑,冒著雨雪風霜向谷晁芹、向益仁等數10位民間老藝人拜師求教,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兩年前,老人查出患上癌症,醫院告之不能奔波勞累。可當他知道該縣橋自灣鄉岩塔村有個民間藝人佘秋林儺願戲唱得好,他不顧家人反對,翻山越嶺,登門拜訪,貼身求教一個星期,獲得了極其寶貴的儺戲資料。
自被查出癌症後,陳才學變得更忙碌了,為早日實現“非遺”夢,更好地傳承“非遺”,兩年來,他共整理記錄資料270多萬字,其中桑植儺戲18萬字,白族三元儺11萬字,民間故事50多個,民間小調500多首,民間諺語200多條,各類對聯1000多副,大小劇本100多個。儺戲資料已被編纂成《桑植儺戲演本》公開發行。
“把這些資料都交給你們,我也就安心了,這輩子沒白活!”當天上午陳才學本該前往醫院接受手術,但癌症晚期的他擔心自己再也醒不來,執意要求徒弟向彩虹陪他一起,將這些寶貴的文字、藝術道具等資料贈送給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心,以了卻自己的心願。
正是在陳才學等無私奉獻的民間藝人的努力下,桑植縣的“非遺”文化才大放異彩:擁有2個國家級項目、5個省級項目、13個市級項目,52個國家級及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本報記者 廖聲田 通訊員 易善任 張安娜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