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陳寅恪留下字謎至今未解 對研究其思維習慣極重要

2014年11月18日 11:38:31  來源:文匯報
字號:    

  前幾年,上海收藏家張偉先生在《滿紙煙嵐》中披露過陳寅恪1911年10月3日由法國前往瑞士途中寫給朋友陳介的一張明信片。內容是陳寅恪制的一個字謎。全信如下:

  今夕中秋(片到之時),有一問題于左:費列得力大王致福祿德爾書:Venez à6/100 p/d福祿德爾回答ga(此是諧聲)。是何意思?諸公皆深通德、法之事之人,如不能解除此字謎,罰脹肚酒一百杯。倜翁歸自法國,別號巴黎通,必深通法文,尤宜猜中此字謎,但恐公等已知之爾?(見張書第18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此則材料在陳寅恪研究中極為重要,可惜沒有引起太多注意。陳寅恪在學術研究中極重趣味,在他看來所有學術研究都屬智力活動,所以一定要滿足複雜和有趣這兩個條件。上世紀三十年代,陳寅恪為清華考生出“對對子”題目是最好的説明。他晚撰《論再生緣》《柳如是別傳》以及大量舊詩中,可能也設制了許多類似于謎語一類的東西,需要後人以陳寅恪的思路去破解,而他早年和朋友們遊戲的這條字謎,恰好可以在思路方面為我們提示一些陳寅恪的思維習慣。

  由此事實,我們可以判定陳寅恪一生有製造字謎的嗜好,而這個習慣在他晚年舊詩中有延續,理解了陳寅恪的這個習慣,對於解他晚年的詩大有幫助。另外,此則字謎綜合了法語“諧音”和數學思維再加上相關的法國典故,這個思路説明陳寅恪對音韻極為敏感,他晚年詩中構造獨特意象的思維源頭有些可能是由音韻引發的。這個字謎整體可能是建立在法語語法基礎上的,這充分説明陳寅恪對各種語言中語法系統的深入理解,強調比較語法研究是陳寅恪一生學術重心之一,他對各種文字中語法習慣的形成極為敏感並且有自己獨特的判斷。

  希望有法語知識和法語文化背景的人能解出此字謎,這對今後研究陳寅恪的思維習慣大有幫助,如果我們能大體把握陳寅恪的思維習慣,陳寅恪晚年詩中有些“今典”就容易猜出,而猜出陳詩中“今典”則陳詩易解。謝泳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