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棵大樹已經成為東光厚重的文化名片。(資料圖片)
前不久,由馬致遠故里河北省東光縣詩詞學會主辦的《大柘樹》出刊了。這是由東光縣委宣傳部主管的以古詩詞為主的綜合性文學會刊。關於刊物名字的由來,不得不提當地的一棵古樹。
在東光縣于橋鄉大生村,生長著一棵古樹,當地人稱此樹為觀詹樹,據説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當地林業中心技術人員對這棵古樹進行鑒定後得出:這棵古樹名為柘樹,至少有600年的樹齡。
民間有南檀北柘的説法,柘樹樹齡在500年以上,就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落葉喬木。經測量,這棵柘樹高約9米,胸徑約80釐米,樹枝向四週延伸約4至5米,樹皮有些發朽接近脫落,一些主要樹榦已枯死。但村民介紹説,即使這樣每年它都會在其他地方長出新枝,每到夏天,茂密的樹葉鬱鬱蔥蔥,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它。
據東光縣林業專家介紹説,柘樹是由灌木經過長時間生長形成的喬木,是生長極其緩慢的樹種之一,柘樹葉秀果麗,適應性強,可在公園的邊角、背陰處、街頭綠地作庭蔭樹或刺籬。繁殖容易、經濟用途廣泛,是風景區綠化荒灘保持水土的先鋒樹種。莖皮是很好的造紙原料。根皮入藥,止咳化痰,祛風利濕,散淤止痛。果實可以食用和釀酒。
參天古樹,飽經風霜。這棵大柘樹的意義對於東光人來説不僅僅在於它的植物學價值,更在於它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已流傳了600多年,而這棵在馬致遠故里的大柘樹也已經歷經了600年的風雨。這讓幾個土生土長好詩的東光人有了“初萌何不就勢執筆”的奇想。在東光縣委的支援下,就有了學會刊物《大柘樹》。時至今日,古樹依然繁茂。它見證了古城觀州的煙華,凝結了靈秀東光的神韻。如今,它是無數人魂牽夢縈的鄉情,和普照寺鐵佛、馬致遠、荀慧生一樣,已經成為東光的一張厚重的文化名片。(單彥鵬 董傳輝)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