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著名史學家茅家琦:以人道和理性為指導治史

時間:2014年02月25日 09:15 來源:文匯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茅家琦先生是我一向敬重的著名歷史學家。作為一個一心向學的獨立學者,茅先生無所依傍,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史學,年近九旬,仍筆耕不輟。2012年他出版了《桑榆讀書筆記——認識論、人生論與中國近代史》,集中了他對大歷史的思考,反映了他的歷史觀。作為晚輩,我只能談談自己的些許體會,向茅先生致敬。

  智者的歷史觀

  任何史家都有自己的歷史觀。作為一個獨立治學、具有很強的理性思維能力的學者,茅家琦也有自己的歷史觀。他一生的治學,充滿了對人道的關懷和理性的探求。茅先生的這本筆記總結了他近60年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經歷,從人生論和認識論角度詮釋了他的歷史觀——人道和理性。全書就是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的。

  茅先生重視弘揚人文精神,在書中將人文精神概括為兩個方面:尊重自己的人格尊嚴和人生價值;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和人生價值。在書中,人文精神、人道精神是一個概念,所以他沒有進行嚴格區隔。

  茅先生分析了人文精神和反人文精神對人的自身和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他認為,“人文精神與反人文精神影響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這種認識,本身就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客觀的態度。

  基於人文精神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茅先生提出“通過教育——合於理性的、人道的、科學的教育”來弘揚人文精神。

  茅先生在強調人文精神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的同時,也重視理性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他認為,“理性是一種窮根究底的、不受任何權威和各種功利限制的獨立研究精神”。他採用歷史比較的研究方法認為,西方富強國家歷史發展的轉捩點是文藝復興,弘揚了理性精神;中國晚清以降落後癥結在於觀念落後。茅先生通過豐富的歷史實例,得出了“正確的認識導致成功的社會實踐,錯誤的認識導致失敗的社會實踐”的結論。

  如何獲取理性知識呢?茅先生認為,“理性的知識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取得的,也就是説:理性知識需要啟蒙。啟蒙就是用自己的理性、自己的理解力去一步一步地認識事物,不輕信別人和大多數人的意見,不受各種迷信、權力、功利的控制。”他呼籲:“中國的崛起呼喚進一步的文化啟蒙與思想解放,理性弘揚,觀念更新。”這些看法,體現了一個歷史智者的睿智,也表達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拳拳愛國之心。

  以人道和理性為指導治史

  茅先生不僅提倡人道和理性,告訴治史者如何掌握人道和理性,而且以人道和理性為指導中國近代歷史研究,得出了許多新的、獨到的見解。

  站在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立場,茅先生專門對“忠王不忠”論這個曾經影響很大、很權威的觀點進行了辨析,對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李秀成的晚節作出了全新的評價。茅先生認為:“忠王不忠”論,在理論上和思辨方法上都是膚淺的。從理論上看,對“忠”的概念並沒有弄清楚;從思辨方法上看,沒有具體分析李秀成的行動和思想的實質。茅先生對“忠王不忠”論的全新解釋,反映了他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理論認識,雖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處,但也是一家之言,讓人耳目一新,頗受啟發。

  茅先生在以人文精神為指導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同時,他也重視以理性為指導,研究歷史,得出了不少新論。

  他在書中幾乎每一篇筆記中都重視挖掘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理念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對於中國近代史上的啟蒙運動、先進思想的作用進行了詳盡深入的分析。

  茅先生以理性為指導研究歷史,不僅表現在對中國文化思想觀念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的研究,而且還表現在實事求是地、理性地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不為尊者諱,不為賢者諱,不趨時,不隨波逐流,該肯定的就肯定,該批評的就批評,保持自己的獨立判斷和求實精神。全書這方面例子比比皆是。

  最能反映茅先生堅持理性精神的是他對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的評價。最近一些年來,全面否定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幾乎成為學界的時髦。一生研究太平天國的茅先生卻不像有些學者迎合這種時論而改變自己的看法,堅持理性地評價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他認為需要放開學術視野來觀察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作用。他提出:沒有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就沒有1911年的武昌起義和1912年的中華民國建立。

  六十載治史的啟示

  如何在史學研究中做到弘揚人道和理性呢?茅先生一方面親自實踐,給後學樹立了榜樣,另一方面總結一生治學經驗,大力推崇堅持這樣做的史學家,給人們以啟示。全書的第一篇筆記是《60年讀史的基本啟示》,最後一篇筆記即第二十篇是《學習<羅爾綱全集>的體會》,這種匠心的安排,就反映了茅先生對後學的殷切期望。

  茅先生在第一篇筆記《60年讀史的基本啟示》中總結了五條啟示,這也是他一生治史的經驗總結,也是弘揚人道和理性的有效途徑。

  第一條啟示:歷史研究的“相對真理性”。茅先生認為,由於人的主觀認識能力的局限性,特別是由於歷史材料掌握得不全面和綜合分析材料的能力的局限,歷史學家所有的歷史研究的成果往往只是相對真理,而不是絕對真理。因此後代學者的研究成果超過前代學者,也就成為正常的現象。基於這種認識,他主張將“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口號,改為“修正錯誤,堅持真理”,認為這樣才能在相對真理的長河中,逐步向絕對真理靠近。

  第二條啟示:“實事求是”——歷史研究的指導思想。茅先生認為,研究歷史沒有指導思想是不可思議的。同時,他又主張研究歷史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分層次的,最高層次,亦即基本的指導思想是“實事求是”。同時,茅先生認為階級分析法適用於研究階級社會的歷史,同時又指出以階級鬥爭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研究歷史也必須要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絕對化、簡單化。茅先生對階級分析法的辯證態度,在當下是需要勇氣的,也是讓人感佩的。

  第三條啟示:擴大知識面、增強思辨能力與歷史研究。茅先生認為,要準確、深入地認識歷史,還必須具備寬廣的知識結構和正確的思維方法。茅先生的這一看法,可以説擊中了當前史學界的時弊。

  第四條啟示:培養“打破砂鍋璺(問)到底”的毅力。茅先生認為,學術研究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必須付出巨大的精力,長期奮鬥,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

  第五條啟示:提高人生哲學水準與歷史研究。茅先生從兩個方面分析了提高人生哲學水準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意義:第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學者所具有自己的人生觀,也就是他評論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觀點;第二方面,學者研究歷史——“做學問”,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專心致志,要擺脫一切“私欲”的干擾。

  茅先生對能夠堅持做到人道與理性並舉的史家非常推崇。他認為史學大家羅爾綱先生就是這樣的學者。在高度褒揚羅先生的學術風采同時,同樣不為賢者諱,指出了羅先生的學術不足。茅先生對羅先生的態度,充分反映了他“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理性精神,這種態度是值得我們大學特學的。

  作為後學,我是沒有資格品評茅先生的大作的,還請茅先生批評。最後祝茅先生學術長青,學術精神常在!

  (作者龔雲,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