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工作人員用高倍電子放大鏡掃描蘇軾《功甫帖》,分析書寫特性。蘇軾《功甫帖》(左)與翁方綱勾摹本背光照對比圖顯示,“謹”字局部,《功甫帖》遊絲健勁清晰可見,翁方綱勾摹本則沒有遊絲;“別”字局部,《功甫帖》遊絲健勁清晰可見。京華時報記者任峰濤攝
2月18日,《功甫帖》在京亮相。買家劉益謙邀請馬未都、肖平、劉文傑、易蘇昊、朱紹良、陸忠、陳履生、趙長青、王鳳海等收藏家和拍賣行人士以及專家到場。發佈會現場通過高倍放大影像對《功甫帖》進行技術鑒定,進而得出上博“雙鉤廓填説”不能成立、上博三位研究員文章不能推翻由安儀周、張蔥玉、徐邦達等鑒定家做出的《功甫帖》為蘇軾真跡的結論。劉益謙希望上海博物館三位研究員能公開回應此事。
□現場鑒定
《功甫帖》放大50倍
當天展示的影像包括《功甫帖》1200dpi高清掃描圖、6000萬像素高清背光圖,以及數位顯微鏡放大50倍效果圖。上海龍美術館以PPT的方式,從紙張厚度、書寫特性等方面對其所持《功甫帖》藏品與翁方綱勾摹本做對比。現場工作人員用手持式無線視頻數位設備,對平鋪在桌上的《功甫帖》進行了50-200倍的現場放大掃描,呈現在投影儀的幕布上,以證實技術鑒定結果中提到的某些論證,整個展示過程約5分鐘。發佈會全程,劉益謙收藏的《功甫帖》被懸挂在臺上約3米高的玻璃櫥窗裏,並有2名安保人員負責看守。
鑒定結果為自然書寫
上海龍美術館執行館長黃劍展示了《功甫帖》檢驗報告。黃劍分析,在相同背光光源下,《功甫帖》用紙比翁方綱勾摹本用紙厚,不適合用來勾摹。功甫帖紙厚為0.235m,翁方綱勾摹本紙厚度為0.166mm。
黃劍還從書寫特性上,分析《功甫帖》為自然書寫,比如“蘇軾謹奉別功甫奉議”中的“議”字交叉處、回鋒提筆處墨色較濃,而翁方綱勾摹本該處墨色較淡,“謹”字在《功甫帖》中肉眼無法看到的“遊絲”在放大鏡下才能看到,而“遊絲”在翁方綱勾摹本上並沒有。另外,他還從自然書寫的運筆粗細變化、墨色和勾的線吻合程度、填墨是否均勻等方面比較兩者。另外,他稱功甫帖上的個別不自然處,為蟲咬後的修補。
在做《功甫帖》高清影像與技術鑒定結果情況説明中,黃劍還援引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對功甫帖所做的技術鑒定,指出功甫帖用紙與北宋李建中《同年帖》、蘇軾《致知縣朝奉》為同一種紙張。黃劍還分析稱功甫帖筆法特徵符合蘇字典型特點。
印章提供明確線索
現場黃劍還分析了《功甫帖》上的印章,稱“義陽世家”印章的發現,以及它與宋代傅氏家族的關係,為《功甫帖》的早期遞藏史提供了線索。
黃劍稱《功甫帖》整幅右下“世家”半印,與左下殘印“義”應合為一方印“義陽世家”,他表示“義陽世家”為兩個半印,上博報告中未能分析出這點。黃劍解釋,從圖像比對分析可以看出,這一印章與《私誠帖》《真誨帖》等北宋名跡中的“義陽世家”印章相一致。《真誨帖》和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歐陽詢《千字文》中的“莆陽傅氏”、“清叔玩府”等印鑒和宋傅洵美《義陽世家事略》等宋代文獻,則進一步把“義陽世家”印鑒的所有者,推向了宋代的傅氏家族,從而使《功甫帖》的早期遞藏史出現了明確線索,證明其為北宋作品。
□對話劉益謙
若無回應 將如期展出
京華時報:聽説你還邀請了上海博物館的專家前來觀看《功甫帖》的“體檢”。
劉益謙:是的,我們曾邀請過上博的三位專家來“體檢”現場,給大家講講他們的鑒定理由,但至今沒有看到他們有人來。我一直覺得上博專家的做法不夠嚴肅。我認為,沒看原作之前就拿出肯定意見,這是突破鑒定行業底線的。沒有看原作,如何做鑒定?
京華時報:有專家認為針對《功甫帖》的真偽問題,僅僅依靠一次高科技的鑒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也不會産生令人信服的結論。那麼你想通過這次高科技“體檢”《功甫帖》來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劉益謙:這次北京之行我們要解決兩個問題。我想讓大家都來看看《功甫帖》真跡,近距離用高倍放大鏡放大了觀看,等看清楚了《功甫帖》實物後再做進一步研究。我希望通過嚴謹的學術辯論,讓有關《功甫帖》的相關疑點越來越清楚。我們希望上海博物館三位研究員能夠對我們的結論公開回應。
京華時報:1月28日,同為收藏家的顏明先生,曾給你發了一封公開信,披露了《功甫帖》交易內幕,還説曾幫你請教了上博和故宮專家,得到的答覆是一致看假,並認為作偽水準不高。他(顏明)通過電話和短信向你轉達了專家意見,可這些意見並未引起你的重視,你堅持拍下了《功甫帖》。
劉益謙:我認識顏明差不多20年了,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是朋友,我也不知道顏明出於什麼目的來指責我,所以也沒辦法表態,只是感到遺憾。在未見到顏明之前,我對公開信裏的內容不做評價。
京華時報:此前你曾透露,《功甫帖》將於3月28日在上海龍美術館浦西館開館之日公開展出。對於一件尚未被公認為真跡的作品公開與公眾見面,你是否考慮到存在的風險,是否會給讀者造成誤導。
劉益謙:這件事最終取決於上博三位專家,如果他們沒有在3月28日之前做出回應或者提出新的證據,説明他們推翻了自己此前的“雙鉤廓填説”。《功甫帖》將確定於3月28日展出。我們可能沒有耐心等待他們那麼長的時間,他們三十年不回應難道我們三十年就不展出?當然展出的前提是,我們有充分的證據來證明它是真跡。
□業內説法
蕭平 未見實物勿下結論
徐邦達的弟子、著名書畫鑒賞家蕭平在發言中表示,此次是他第一次見到《功甫帖》真跡,之前都是在蘇富比拍賣圖冊上看到的。蕭平認為真跡和印刷品差距較大,實物只要仔細看,不需要高倍放大就能夠看到運筆的先後,從而可以判斷《功甫帖》是書寫,而不是雙鉤廓填的。他指出宋代的紙張不像現代的宣紙有強大的吸墨能力,而蘇東坡的書寫,墨比較濃,下筆比較慢。
對於龍美術館方面給出的《功甫帖》鑒定結果,蕭平表示贊成。他表示通過研討會的方式來做學術討論非常好,並建議文物機構也可採納。蕭平認為在沒見過實物的情況下妄下結論,結果往往是不科學的。
馬未都 質疑也需“有序”
馬未都在發言中談到,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媒體發佈會。他認為像《功甫帖》這樣的作品受眾會比較窄,卻沒料到全國人民都關注此事,迫使龍美術館和劉益謙先生花費很多人力物力財力組織這個報告。他説:“我今天不站在劉益謙這頭,是站在公正的角度。”
對於《功甫帖》的真偽,馬未都表示:“作品我無權説話,我是外行。”談到真假論爭,他認為即使在事後不久上海博物館就出面澄清這次論爭與他們無關,只是三名研究員的個人行為,但是公眾沒有人將他們三人看成獨立個體,關注的還是他們所代表的上海博物館的權威。馬未都建議這些質疑者應該先在學術專刊上發表論文,然後再由媒體報道,現在順序顛倒,造成了負面影響。京華時報記者高宇飛湯志園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