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還説,那是對中秋節強烈的念想,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分吃一小塊月餅,是記憶中幸福生活的一個美好剪影。“那時候常州到中秋除了要吃月餅外,還要吃油酥餅、韭菜餅、糍粑餅等。
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特別的中秋。那些年,一起度過的中秋是什麼味道?為此,我們特地邀請了從60後到90後四個年代的人,分享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中秋記憶,或許他們的記憶也能勾起我們的共鳴。
60後憶中秋
那時候,特盼中秋月餅補油水
在常州一機關單位上班的石磊説起他們那時候60年代所過的中秋,感慨萬千,那時同齡人最盼望中秋晚上的月餅,那月餅裏麵包裹的冰糖和青紅絲,讓人回味無窮。
石先生説,60年代,物質相對匱乏,不是每個人都能吃上月餅的。吃不到月餅,就用圓圓的糖餅代替。每年快到中秋節晚上,大人們就會拿出被束之高閣已久的月餅,藏起來是為了防止小孩子們偷吃。 好不容易等到中秋之夜,母親把月餅拿出來,擺放在院子裏的桌子上,先敬月亮,祝福家人團團圓圓,當月餅拿出來的時刻。大家都眼巴巴地拿過月餅,慢慢吃,細細品,那個滋味讓人回味。
當時的月餅都是五仁餡,裏麵包著青紅絲、冰糖、芝麻等。家人圍坐在一起賞月。 “那個時候物質條件比較匱乏,只有在過中秋節的時候才能吃到月餅。”石先生説,小的時候,只有中秋的時候才有月餅,也只有中秋節當天才能吃到月餅,其他時候沒有月餅吃。當時,月餅的種類比較少,只有廣式和蘇式月餅,當時的製作工藝比較粗糙,月餅的餡料也比較單一。另外,由於當時油水比較少,飲食結構比較單一,月餅還是用豬油做的,所以,那個時候,大家都很期盼過中秋節,因為可以吃月餅,補充平時的油水不足。
石磊還説,那是對中秋節強烈的念想,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分吃一小塊月餅,是記憶中幸福生活的一個美好剪影。
70後憶中秋
每19年生日就和中秋重合一次
1978年出生的曹奕是土生土長的常州人,因為生日是9月21日,家裏的中秋聚會常常還會增加生日會的功能。
“以前過中秋節,其實主要還是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曹奕告訴記者,月餅自然是不會少的,那時候雖然不像現在,有這麼多品種不同的餡料,但是吃起來還是很開心的。因為上一輩有蘇州、上海人,所以家裏蘇式月餅肯定必備,但後來廣式月餅更為風靡,蘇式月餅商場也賣得不多,也就逐漸淡忘。“現在月餅太甜了,鮮肉月餅又有些膩,好懷念過去的口味。”曹奕告訴記者,除了月餅之外,以前家裏還會做糍粑餅,豆沙餡、芝麻餡、菜餡的都有。“這個中秋吃糍粑也是有傳説的,據説是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常州人中秋吃糍粑賞月寓意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當然吃著圓圓的糍粑就自然象徵全家和和氣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了。
“聽大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追著螢火蟲四處奔跑,現在想來都是很幸福的瞬間。”在曹奕的記憶裏,小時候過中秋節,除了美食之外,小朋友們聚在一起玩耍也很開心。
“2002年的時候我陽曆生日當天正好是中秋節。”曹奕説,平時過生日一般也就是出去“撮一頓”,那次中秋家宴增加了生日主題,著實讓她受寵若驚。“查了一下萬年曆,1983年也是這個情況,下一次就要等到2021年了。”
80後憶中秋
還記得兒時中秋追著螢火蟲跑
徐瑤,常州市鐘樓區一名幼兒教師,1988年出生的她是土生土長的常州人。在她的記憶裏,兒時的中秋更多地意味著一大家人難得的團圓,和許許多多平時想吃吃不到的美食。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中秋節,一大家子就會聚到奶奶家。爺爺奶奶會提前準備一桌豐富的飯菜,每到那天,家裏的小孩子們都快樂的像只小鳥,畢竟那時候,平時不是常常能吃到雞鴨魚肉,只有到過節的時候才能美美的吃上一頓。”徐瑤説,那時小孩子愛過節能吃到美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當然能夠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聚在一起玩也特別高興。
“那時候常州到中秋除了要吃月餅外,還要吃油酥餅、韭菜餅、糍粑餅等。”徐瑤回憶説,那個時候月餅花樣不多,常州的手工月餅的餡料主要有肉餡、五仁等。記得那時候吃得最多的就是鮮肉月餅了,香噴噴的酥皮佐以鹹鮮的豬肉,一口咬下去齒頰留香。
“記得每次吃完美味的飯菜,一大家人就會團聚在院子裏,吃著月餅邊聊天邊賞月。”徐瑤講,雖然家長們老會説“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是小時候怎麼都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因為那時候的月亮又大又圓,像個大銀盤,美不勝收。
除了美食團聚,每每到中秋,就會憧憬嫦娥奔月的故事。幻想著美麗的嫦娥身著飄飄仙衣,飛到月亮上,帶著可愛的小月兔在大大的月桂樹下追逐嬉鬧,耳邊聽著蟲兒鳴叫,那一幕情景甭提有多美了。
説到蟲兒鳴叫,就不得不提那時候容易看見的螢火蟲。有時院子裏飛來幾隻螢火蟲,孩子們就會追逐著一閃一閃的螢火蟲四處奔跑。跑著跑著,螢火蟲累了,歇下來了,孩子們就會找來只玻璃瓶,用雙手捧著螢火蟲,將其裝進玻璃瓶中。玻璃瓶一閃一閃的,遠處眺望過去,就像神燈一樣。
90後憶中秋
吃完團圓飯宅在房間上網看書
馬千,九零年的漂亮姑娘,目前是溧陽市上和城商業管理公司員工,愛好茶藝和咖啡,喜歡外出旅遊,她的中秋節怎麼過?來看看這位獨立自信的90後女孩自己是怎麼説的:
“也許是年紀漸長的緣故,也許是資深剩女的緣故,當然也有可能是一直比較崇尚中國文化的原因,與很多“洋節”相比,我似乎對傳統的民族節日有著更多的好感。
這樣説來,其實我並不算一個合格的九零後。突然被問到:你們九零後是怎麼過中秋節。乍一聽,還真有點把我給問住了,腦子裏蹦出的畫面居然是,和父母一起吃頓團圓飯,吃飽喝足繼續宅在各自的房間,上網的上網、看書的看書。所謂的節日氛圍在這個時代裏,被各類商業促銷和假期烘托在了制高點。
那既然都已經説到這裡了,我也來説説我今年的中秋節吧:算了算,有兩個喜酒要喝,公司已經確定需要加班,還有一場演出,而我家老兩口早就已經定了去大連旅行的機票。剩我一人獨自在風中淩亂。今年的中秋,大抵就是這樣一副慘澹的模樣了。
往年幾乎都是一家三口在一起,哪怕我不在家鄉,也會回家跟他們一起過,似乎沒有一年間斷過。就拿去年説吧,一家三口去蘇州度了個假,在農家樂吃太湖三白,去旺山喝碧螺春,環太湖騎自行車,晚上在農家樂的庭院裏吃蘇式月餅的時候,媽媽會説,還是鄉下的月亮圓……
中秋還能怎麼過?當大部分人都在説九零後怎麼浮誇、如何拼爹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習慣性的在各種形容詞中,走出了自己的模樣。
所以你問我,九零後怎麼過中秋的,我還是很迷惘。難道九零後的中秋應該在Pub和KTV過嗎?”我説,拍個照片吧,馬千不樂意:這就不用了吧?還得上班呢!我説那我直接去你的QQ空間去找啦?她説“闊以”。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