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
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始建於1979年,座落在湖北省陽新縣城風景秀麗的竹林塘湖畔的伏虎山上,座北面南,佔地面積427畝。主體建築隨山勢自然分佈,按主峰兩翼佈局,取中軸對稱形式,分7級高低平臺組合,由264級臺階串連,將具有民族精神和現代風格的主體建築安建在山巒的主峰上。李先念為該烈士陵園題寫園名,胡耀邦為紀念館題寫館名,楊尚昆、彭德懷分別為紀念碑題詞。該烈士陵園先後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民政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北省政府“國防教育基地”和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陽新縣城區北郊竹林湖畔的臥虎山上,佔地面積28.5萬平方米。其規模為湖北之首,國內第三。陵園以紀念碑、紀念館、烈士紀念堂、九烈士墓地、正氣亭、國防園六大工程為主體組成。陵園陳列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吳玉章、彭德懷、何長工、滕代遠、郭沫若、程子華等老一輩無産階段革命家的光輝形象及其在鄂東南革命實踐紀實;有湘鄂贛21個市、縣502位烈士的生平事跡;有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圖片資料,已被國家民政部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是黃石市國防教育和中小學德育基地。
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陽新縣城風景秀麗的竹林塘湖畔的伏虎山上,306國道沿陵園北墻而過,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這裡林木參天,濃蔭蔽日,鳥語花香,四季常青。整個陵園佔地面積四百二十七畝。
陵園坐北面南,整個建築隨山勢自然分佈,按主峰兩翼佈局,取中軸對稱形式,分7級高低平臺組合,由264級臺階串連,將具有民族精神,現代風格的主體建築安建在750米長的主峰上。
首先,看到的是兩組雕塑群。東側為《同仇敵愾》,是以震驚全國的1927年陽新“2.27”慘案為背景創作的;西側為《繼往開來》,是以中國革命三大法寶為內容創作的。 園名坊,是一座具有現代風格的,橫臥屏風式的麻石建築。坊高7.5米,寬11米。坊正面鐫刻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同志於1984年6月13日題寫的“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園名,在28株翠柏簇擁下,同兩組群雕相伴輝映,教人垂首。
紀念碑氣勢雄偉,聳立雲霄。碑高24.5米,佔地2500平方米。碑身正面為1993年原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的“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名。彌座正南面為漢白玉刻製的1985年7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撰寫的碑文。碑身正北面是1957年10月30日,彭德懷元帥親筆題寄陽新“先烈之血澆成了革命之花”的題詞。
紀念碑前是由紅白相間花崗岩鋪設的三千多平方紀念廣場,廣場兩邊是兩排四季常青的蒼松翠柏,象徵革命先烈韆鞦永生。
紀念碑後面,經過兩級綠陰如茵的草坪就是作為陵園主體工程之一的鄂東南革命烈士紀念館,館係大平臺現代建築。館高9.5米,深18米,建築在1472.25平方米平臺上,穩建大方,十分莊嚴。館正面門額上懸挂著鐫刻有胡耀邦同志1984年12月5日題寫的“鄂東南革命烈士紀念館”10個鎦金的黑漆橫匾。館內陳列展示了湘鄂贛邊區鄂東南21個縣市革命史略和同鄂東南大事記脈脈相關的220名縣團級以上知名烈士生平事跡。
彭德懷元帥立像高3米,基座鐫刻有彭德懷同志“誰敢橫刀勒馬,唯我彭大將軍”的偉大形象。塑像兩邊是佔地達10畝的桂花林和臘梅林,象徵彭老總剛直不阿的性格。
烈士紀念堂,具有民族風格的現代建築是由原中顧委王平上將題詞。紀念堂高9米,佔地861.25平方米,堂內陳列展示了1260名知名烈士生平事跡。
為緬懷陽新“二?二七”慘案殉難的九位烈士,經中共陽新縣委、縣政府批准,于1996年秋將九烈士遺骨遷葬於此地,建成九烈士墓地。整個建築墓群象徵著在1927年2月27日犧牲的九位同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一爐而冶,韆鞦永生。陽新人民為懷念九烈士修建了“正氣亭“以緬懷先烈教育後。
國防園,存放有:①米格15,是原蘇聯著名設計人員(米高楊設計),在抗美援朝期間,立下了戰功,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捐到國防園作教材;②坦克是上個世紀40年代末由原蘇聯軍工廠製造,在抗美援朝戰爭,屢建戰功,由總參謀部贈送到國防園作教材;③三七高炮是上個世紀40年代末,由前蘇聯軍工廠製造,在抗美援朝戰爭,屢建戰功,朝鮮停戰後,調回國內。1957年擔負保護武漢長江大橋之重任,1981年7月該炮被調配到我縣氣象局,擔負著我縣人工降雨的光榮使命,為我縣的抗旱保豐收立下了汗馬功勞。
鄂東南近三十萬英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為緬懷先烈光輝業績,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陽新縣委、縣政府十分珍視“全國著名烈士縣”的政治優勢,依託烈士陵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烈士陵園于1989年被民政部命名為第二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95年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02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為全省首批十五個省級國防教育基地之一。目前,每年接待中央、省、市、縣領導、老紅軍、國外友人500人次,參觀團體200多個,約萬人以人次,特別是每年清明節等重大活動日達萬人以上人次。為了使陵園這塊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建設得更好,更完善,發展紅色旅遊事業,2002年投資40萬元建成3000平方米的花鋼岩廣場,投資30萬元整個陵園亮化工程,營造了紅色旅遊的氛圍,使原容原貌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