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春節,市民都會購置年畫裝飾家居。時至今日,許多人以為年畫已經在市場上絕跡了,然而,北京的年畫師傅們,已將年畫陣地轉移至網路,通過線上銷售和宣傳,讓傳統手工藝與網路擦出火花。
尋覓年畫
“沒有年畫就不像過年”
貼年畫,是北京傳統春節的習俗,貼上年畫,祈求一年的平安與順利。如今的北京,年畫越來越少見。
“一到臘月,老人就給我們下了任務,一定要買到木版年畫,今年家裏的孩子高考,想要買一張鯉魚躍龍門。”北京的李先生表示,家裏的老人已經70多歲了,春節對他們而言,必須有貼在墻上的那一抹紅。
為了滿足老人的要求,李先生在北京的多個商場尋找,但都沒有找到傳統的木版年畫。“以前也買過那種印刷的年畫,色彩亮麗,還有撒金粉的,但老人見慣了木版年畫,説那才有過年的感覺。”李先生説。
從山東的朋友那裏,李先生得知廊坊的年畫藝人會在北京的廟會上售賣,大年三十,終於在地壇廟會上買到一對門神。“作為我來説,買到年畫貼在門上,對老人是一種滿足,對孩子是一種傳承教育。”
年畫製作
從刻版到紙張都是純手工
春節期間,地壇廟會售賣木版年畫的張運祥的店舖前,挂滿了各式年畫。從人們熟知的門神、鬥神,到裝裱精美的細作年畫,再到張運祥自己創作的年畫工藝品,顏色鮮艷,吸引著遊客的目光。
張運祥介紹,這次廟會,帶來了60多種年畫。年畫分細貨、黑貨、粗貨,粗貨是印完以後不再處理了,做工比較粗糙;細貨的線條是木版印的,但所有顏色都是手繪的;而黑貨只需要兩種畫版,一個深色,一個淺色,買回去可以直接挂著,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塗色。
一張小型年畫的製作,需要近一個月時間,首先是思考創意,想好後定稿,最後再刻版。以“門神”來説,畫面中有六至七種顏色,就需要刻印六至七個木版,隨後按顏色從深到淺來印,首先是墨線(黑色),然後紫色、紅色、綠色、粉色、黃色,隨後印畫才完整結束。
傳統年畫的製作,同時還包括紙張和顏料的調配。在張運祥店舖裏,能看到年畫的紙張基本都是泛著黃色的。他介紹,傳統的年畫,紙張也是自己製作的,顏料用過的是礦物色、植物色和自己調配的現代原料。能夠長久保存,不怕水。
“程式特別複雜,創作年畫需要的時間更長,製作的人越來越少,年味也越來越淡,這也是在北京的市場上很難買到的原因。”張運祥説。
年畫傳承
藝人走進高校“收徒”
為了傳承和推廣木版年畫,張運祥想了各種辦法。
張運祥説,他來地壇廟會快7年了,不只是為了賺錢,也是覺得北京會聚集全國各地的人,希望在這裡對木版年畫進行推廣。
相對於年畫宣傳,後繼無人是年畫師傅們更大的困擾。一張年畫的製作工藝複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很難賺錢,“養家糊口也都勉勉強強。”張運祥表達心中的無奈,他從事年畫創作30多年,還是希望將傳統文化保留下來。
為了傳授技藝,張運祥走進高校,在中央美院給學生講課。“一開始我信心不大,但學生的熱情很高,最多一個班能報八十多人,學生們總有新想法,再融合我的傳統方法,更能促進年畫創作。”
另一方面,張運祥也準備在家裏辦一個小型的傳習所,讓傳統的工藝走進學校從娃娃抓起,一步步推廣和傳承。
年畫市場
試水網際網路顧客找到府
作為新年、節日期間的傳統裝飾,喜歡木版年畫的人發現,年畫銷售的地方越來越少。在地壇廟會上,張運祥的年畫店舖,是集中銷售木版年畫的少有地點之一。
大年初二,北京飄起了雪花,張運祥的攤位前,駐足的遊客並不多,但仍不時有遊客向他諮詢價格,一對夫婦經過年畫攤兒時説,“今年又是這個人,就他們一家年年都來賣年畫。”
張運祥很樂觀,雪停了人就會多起來,這兩天生意也還不錯,每天能賣百八十張,最好賣的應該是財神、鍾馗、門神這些人們比較常見的年畫。
作為依靠年畫生活的商家,張運祥不停去嘗試新的方法去銷售。“除了春節期間,在北京的廟會擺攤,平時我會接受各種客戶的定制需求,來集中製作年畫。
面對網路銷售的逐漸興起,張運祥也開起了網店。“我聽説微信交友量廣,朋友圈強大,兩三個月前,就開了一家微店。一方面可以銷售年畫,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微信進行推廣,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到木版年畫。”
除了張運祥所開的微店,網路上也有很多銷售木版年畫的店舖,價格也從幾元到幾千元不等。這種傳統手工藝,在網際網路大熱下,正重現生機。
■支招
如何辨別木版年畫
1、傳統的年畫是水色,透明的,膠版年畫是油墨色,看起來很均勻、光滑。
2、傳統的年畫是手工製作,每次刷色、壓得力度都不一樣,看起來斑斑駁駁,每一張在局部看都是不一樣的。膠版年畫每一張都是一樣的。
3、紙張不同,原始的紙張沒有白色,紙張看起來很薄,但韌性大,顏料是以礦物色和植物色為主,不怕水,可以長久保留。膠版年畫的紙張很白,裏面有很多化學物、工業澱粉等填充料,時間久了褪色。
新京報記者左燕燕實習生劉思維
更多詳細新聞請瀏覽新京報網www.bjnews.com.cn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