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這天也叫“破五”,照例一定要包餃子吃。
舊時,從正月初一到初五,是春節的高潮,民間有許多禁忌,例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生、不能打碎東西、説話辦事要格外注意等。但過了初五,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日常生活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正常狀態—故稱正月初五為“破五”。大小商店在“破五”之後“開市大吉”,恢復正常營業,熱鬧紅火的春節將漸入尾聲。
民間傳説: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故舊時有“迎財神”年俗。關於財神,民間説法種類眾多,譬如有文財神、武財神,還有五路財神、青龍財神、五顯財神等等,不一而足。文財神主要有三種説法:商朝比幹、春秋越國范蠡、財帛星君(別稱增福財神爺)等。文財神臉色白凈,倜儻文靜,長鬚美髯,左手執如意,右手捧寶盆,寓意年年如意,招財進寶。武財神主要有趙西元帥和三國蜀漢大將關羽兩種説法。趙西元帥頭戴鐵冠,烏面濃須,怒目圓睜,一手執鋼鞭,一手捧元寶,身下跨騎黑虎,除招財進寶之外,還肩負鎮妖辟邪功能。
舊時“迎財神”年俗,在南方盛行,集中在正月初四到初六這三天。正月初四子夜,商人富戶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焚香禮拜,為爭利市,表示心誠,故提前一天迎接,名曰“搶路頭”。正月初五淩晨,各家商店開市,敞開大門,打開窗戶,金鑼奏響,爆竹齊鳴,牲醴畢陳,以迎財神。主要祭品是羊頭與鯉魚,諧音開頭吉祥和裏外有餘,向財神像頂禮膜拜。
在一些地區,正月初五還有“送窮”習俗,就是將灶灰及室內垃圾集中起來,送出門外,然後燃鞭放炮以驅邪除穢。寓意送走窮困,擺脫晦氣,在新的一年迎來富裕和幸福。
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或“咬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山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餃子褶要捏得嚴嚴實實,這叫“捏小人嘴”,使之不能搬弄口舌,滋生禍端,以使吉利順當,諸事如意。可見天津人對“小人”的深惡痛絕。家家戶戶剁“小人”,這“小人”又指誰呢?恐怕很難説清楚。在人們心目中的“小人”,如果把它藝術化,就指戲劇舞臺上勾著白臉、心懷鬼胎、行為不軌的丑角兒。人們把上一年度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身上,只有除去“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噹噹。其實,在痛恨“小人”、嫉惡如仇的情緒宣泄之外,客觀上對於推進道德自律不無裨益。另外,正月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迎財神”與“剁小人”,一為祈福,一為避禍,似相牴牾,其實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破立相生。春節年俗源於農耕社會,舊時春節。船家供奉媽祖,漁民祭祀海神,鹽戶膜拜鹽母,農民拜祈龍王,商家迎接財神……同時,各行業也有與之相應的辟邪免災的民俗—林林總總的傳統年俗都反映了在農耕社會裏人們對新春的祝福。剔除其中落後因素,其實質仍昭示了民眾熱愛生活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責任編輯: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