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2

回歸十五年 澳門更自信

時間:2014年12月16日 09:2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回歸十五年 澳門更自信(“澳門回歸滿15”系列報道之四)

  本報記者 鄭紅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4年12月16日 第 03 版)

  飛機飛臨澳門上空,透過晴朗的天空,我看到澳門半島的東部有一大塊新填的人工島,那是港珠澳大橋從澳門起步的地方,一個個橋樁猶如伶仃洋中的一串珍珠,鋪向珠海,鋪向50公里外的香港。日前,記者隨中央及部分地方媒體採訪團來到澳門採訪,所見所聞都如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面對波濤洶湧的海洋,澳門的建設步伐一步步紮實而穩健。

  一國兩制,已經深入人心

  15年來,澳門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走上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澳門獲得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經濟快速增長、事業全面進步、生活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道路的穩健是澳門自信的依據。

  在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中心副主任冷鐵勳告訴記者,他們15年來持續對澳門社會核心價值觀進行民意調查。“一國兩制”和“愛國愛澳”始終在統計中排在前3位,這説明澳門不僅實現了法理上的回歸,還實現了人心的回歸。

  在澳門,澳人治澳得到了充分的實行。澳門特區立法會主席賀一誠對記者表示,根據澳門基本法,立法權與行政權得到清晰區分,實現了立法機關對特區政府的有力監督,也有利於普通居民全程參與立法過程。這在澳葡時代是不可想像的,回歸後澳門的政治民主實現了質的飛躍。

  在澳門特區終審法院審判大廳裏,院長岑浩輝向記者介紹説,回歸祖國讓澳門特區實現了司法機關全部由中國人主導,由中國人行使裁判權。“身在其中,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岑浩輝説。

  多元經濟,照亮未來的路

  回歸15年,澳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GDP從60億美元增長至500多億美元。這是澳門發展最快的時期,經濟的發展是澳門自信的力量。

  採訪中我們看到,澳門各界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他們認為,澳門將來不僅要靠博彩業,更要靠發展多元經濟,加強經貿合作。澳門經濟局局長蘇添平和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張祖榮向記者介紹,區域合作為澳門發展多元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澳門的商貿、旅遊、會展、文創、科技、物流、零售、基建等服務和新興行業呈快速發展勢頭,促進了經濟的轉型。張祖榮説,去年澳門會展項目有1000多個,零售業收入達508億元。

  青年一代對澳門的未來也充滿自信。31歲的馮鈺穎曾是一家銀行的部門主管,正因她對澳門前景十分看好,她參加了青年澳門特區政府推出的“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獲得30萬元無息創業資助。上中學時在回歸慶典上當過小護旗手的她,今年在澳門繁華地段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馮鈺穎對記者説,澳門像她這樣的創業青年很多,像她這樣的援助計劃政府已受理了四五百宗。

  關注民生,贏得百姓喝彩

  在飛速發展的同時,澳門居民分享到了發展成果,他們在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得到保障,他們的福利水準在世界上也屬中上游。市民的支援是澳門自信的基石。

  據澳門衛生局副局長鄭成業介紹,澳門平均每4.5平方公里就有一個衛生中心,居民在衛生中心接受服務都免費,到綜合醫院看病也可獲減免。如今,澳門是世界上少數被世衛組織認可的健康地區之一,每人平均壽命從1999年的80.7歲,上升到2013年的85歲。

  回歸後,澳門教育體系逐步完善,實現學有所教。2007年起實行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比回歸前延長了6年。1999至2013年,澳門就業人口從19.6萬人增至37萬人,失業率從6.3%降至1.8%。

  為實現居者有其屋,澳門特區政府為市民建公屋。2009年11月,中央政府同意澳門新城填海造地350公頃,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就對新城提出建設方向:“新城不發展博彩業,預留土地建設公屋,改善人居環境和提升居民綜合生活素質。”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代局長劉振滄向記者介紹,5年來,新城在編制方案和公眾諮詢的同時,2013年,新城A區填海工程啟動,預計明年完成。今年因社會住房要求,特區政府又修改了A區規劃,大幅增加了住宅用地,共可提供房屋3.2萬套。

  國家好了,澳門才會更好

  澳門的發展就如同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日新月異;而澳門的發展也離不開祖國的強大支援,如同港珠澳大橋把澳門和內地連在一起。祖國的支援是澳門自信的源泉。

  澳門運輸基建辦公室技術顧問林瑞海博士對記者説,“正在建設的澳門輕軌線路,除了在澳門本島和氹仔形成兩個環路外,還將與港珠澳大橋和廣珠城軌實現接駁聯通,預計幾條線路將在2016年完成。這將真正建成港珠澳一日生活圈,推動澳門與珠三角區域合作再進一步。

  澳門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向記者回顧澳門的供水事務時説道,澳門的水資源匱乏,中央多次強調要保障澳門的供水安全。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主任蘇朝暉對記者説,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體現了國家對特區的大力支援,緩解了土地缺乏對高教發展的限制。隨著澳大遷入新校址,其舊校址也可為其他院校改善條件,從而提升澳門高校的整體素質。

  澳門人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斷增強。“愛國愛澳”是澳門人的光榮傳統,是澳門15年來大發展的社會動因。正如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所説,“我們努力地把澳門和國家連在一起,我們是國家的一部分。國家發展好了,澳門才能更好。”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