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未了:林風眠傳》 鄭重 中華書局
藝術並不能超越大自然,不過可以使其更加美化。這正是畫家林風眠的創作起點。從故鄉廣東梅縣到留學巴黎,從嶺南畫派亞熱帶色調到楓丹白露的朦朧詩意,林風眠的創作始終沉浸在自然主義中,並在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各派藝術中尋找到一套“風眠體”繪畫語匯,形成獨具一格的中西融合且不乏東方色彩的現代派畫風。《畫未了:林風眠傳》就是以其藝術創作的幾個重要時期貫穿起伏跌宕、顛沛流離的人生經歷,在筆墨之間探索林風眠藝術思想的形成。
人如其名,風眠,聽風入眠,藝術使他一生沉醉其中,如微風般沁入靈魂。林風眠的創作不僅僅停留在臨摹前人的創作技法,還廣納各派藝術精神。留學時居於塞納河畔,自然成了盧浮宮的常客,從各派創作中汲取養分,柯羅師法自然,塞尚的沉穩但不失靈動,莫奈調節光的高超技法,馬蒂斯作品中表現出的均衡與純粹,莫迪利亞尼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所表現出頗具歷史感的陰鬱和悲愴,在德國之行中又領略了北歐表現畫派呈現出的精神的苦悶……林風眠改造中國傳統繪畫的高度程式化,以西方各種藝術流派的表現加以調和創作出表現時代特色的作品,如他所説的,“藝術是表達畫家本人的思想感情,而畫家的情感中有著時代的烙印,時代的變化影響著繪畫的內容和技巧的。”
相較于徐悲鴻以西洋畫的技巧改造中國畫,林風眠則是尋求中西方藝術的融合從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藝術,其相容並蓄的藝術觀促成了《探索》的橫空出世,它的誕生宣告林風眠迎來了他的創作巔峰。在這幅令人嘆為觀止的巨作中,匯集了諸多中外思想領袖:希臘的荷馬、義大利的但丁、中國的孔子、法國的雨果、俄國的托爾斯泰,粗獷奔放的線條勾勒出這一思想先驅的群像。表現主義與寫實手法相結合的運用使作品不囿于宏大敘事,但卻有著超越創作內容本身的豐厚意蘊,也正是蔡元培所説的“學術與民族上的調和”在藝術中的體現。這得益於他在學術上的鑽研,從城市題材的《柏林咖啡館》到以歷史神話為背景的《古舞》、《金字塔》的駕輕就熟,無論是中國哲學的中和理念,還是希臘羅馬神話,法國詩歌、德國藝術哲學精神都深有體會。
“風眠體”在他創作的每一個階段日臻完善,在早期創作中,飄逸靈動的彩墨畫比比皆是,從夢境中走來的《仕女》身後那個隱約浮現的美人幻影盡顯朦朧之美,他筆下的裸女兼具傳統繪畫古典美女的神韻和西洋畫傳達的感官體驗,圓潤的曲線體現出年輕女子的嫵媚和朝氣。步入中年後,林風眠將筆觸延伸至對人性的思考中,《人道》旨在剖析人之惡以及人性的殘酷,流露出悲天憫人的情懷,《生之欲》以叔本華所説的“眾生皆有生之欲”為主題,四隻猛虎咆哮而出,體現出西方浪漫主義的奔放豪邁。他堅信,東西方藝術家的思想、眼光和取材上有著某種相似,受到象徵派詩人李金髮的啟發,他發掘到了民間美術的可塑性,將傳統繪畫的母題與西方象徵隱喻相結合。即便到了晚年,林風眠的創新精神從未止步,孤獨寂寥、憂鬱感傷賦予《屈原》等作品放縱的線條,濃烈的墨色,沉澱了對死亡的思考,他懷念人生途中美好的景致,還有留下的遺憾,那些不得已而付之一炬的作品,就像那個令他一生朝思暮想、魂牽夢繞的故鄉,一回頭便是永別。(劉晗)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