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張愛玲家族史,從歷史維度重新解構張愛玲

2016年12月09日 08:37:02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書名:《煊赫舊家聲:張愛玲家族》

  作者:馮祖貽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定價:43.00

  書號:978-7-5133-2311-6

  豐潤張氏算得上百年來有影響的家族,這個家族祖孫兩代出現了像張佩綸、張愛玲這樣的著名人物。

  張佩綸是清朝名臣,光緒年間“四諫”之一。中法戰爭馬江之役打了敗仗,充軍察哈爾,獲釋後當了相府貴婿。張佩綸與李鴻章愛女李菊耦的婚姻一時被傳為佳話,《孽海花》生動地記述了這件事。

  張愛玲是張佩綸、李菊耦的孫女,她出生時已進入民國,前輩的光環早已褪色。她從小便顯露過人才華,又早早逃出家門,年僅二十多歲便以一系列傳奇故事震動文壇,是20世紀40年代上海最紅的女作家,後一度沉寂。

  20世紀60年代至今,在一浪一浪的張愛玲熱裏,她贏得了比李鴻章、張佩綸更高的聲譽。

  張愛玲説得好,封建時代的文人“是靠統治階級吃飯的”,“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童言無忌》)豐潤張氏、合肥李氏的先輩都是耕讀人家,直到張佩綸的父親張印塘、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才通過科舉步入仕途。張印塘病逝于鎮壓太平軍的戰場上,張氏家族一度中衰;隨著張佩綸少年科舉,官場一路順風,家族又興旺起來;馬江之役失敗,張佩綸第一個感觸便是“家聲道中墮”,幸而李鴻章與張印塘的交誼幫了他,聯姻又為張氏家族注入新鮮血液。可見封建世家的命運總是與時代、朝政、科舉、世誼、婚姻聯繫在一起的。

  劇烈動蕩的近代社會也在考驗著世家大族,一部分家族順應潮流走上中體西用的路子,合肥李家辦洋務、在通商口岸置産業、讓子孫學西文即是一例,張家自然亦步亦趨。辛亥革命風暴席捲全國,許多王孫貴胄遭沒頂之災,張氏、李氏的後裔只是斷了入仕之路,仍能在租界當寓公。這便是民國初年遺老遺少多集中在上海等幾個城市的原因。

  張佩綸與李菊耦的婚姻使相府門風影響了張氏後人,他們的愛子張志沂(號廷眾)與李鴻章一樣飯後“走趟子”,能將古文、時文、奏章倒背如流,但時代決定了他不能成為第二個李文忠公。而只能當一個遺少。生活在十里洋場的遺少們從不拒絕西式的物質享受,住洋房、坐汽車;也不放棄祖輩的特權,抽鴉片、娶姨太太和家長威嚴。兩者的結合,只能使這個家族更加腐朽。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