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傳説》 袁珂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6年9月出版
神話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産物,它具有永久魅力。中國神話因博大精深的內涵和獨特的文學魅力而流傳久遠。時至今日,我們雖不必“言必稱神話”,但對中國神話作系統的了解乃是每一個現代人所必需的。
中國神話將現實生活與幻想交織在一起,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包羅萬象的瑰麗世界,生動地描述了古代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圖係,如“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劉海戲金蟾”“沉香救母”“天仙配”等,這些久遠的神話傳説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直到當下,中國神話仍以優美的形式和濃郁的詩意長久留存在人們意識之中,並作為文學藝術的永恒題材而流傳下來。
中國神話之所以可與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古巴比倫神話媲美而又自成體系,這是與中國當代神話學專家袁珂數十年的艱苦卓絕努力分不開的。
袁珂,1946年任職臺灣省編譯館,開始系統化地研究中國神話。1949年回到四川,繼續從事文學暨神話學的研究;1978年調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1984年擔任中國神話學會主席。他六十年如一日“博觀泛覽,手不釋卷,焚膏繼晷,恒兀窮年”,埋頭鑽研神話,把散落在群籍中的吉光片羽遴選出來,將中國古代神話十分豐富而零散的資料熔鑄成了一個具有系統的整體,創建了中國神話學宏觀架構,為中國神話學的創立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茅盾先生是中國神話的開山祖師之一,早在1929年1月上海世界書局就出版了他的《中國神話研究ABC》。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中國神話研究的學術專著。這位中國文壇的巨匠為何偏偏要寫這部專著呢?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西方學者對中國神話理解得很膚淺甚至荒謬,如學者所用的神話資料竟全部出自《封神演義》這部小説。更有荒唐的論調,認為中國人的智力發展在非常早的階段就已經呈停滯狀態,因而不能産生像希臘、北歐那樣豐富的神話。茅盾對這些不符合科學起碼要求的論點深感不滿,所以撰寫了這部專著,用神話學的觀點,在敘述世界各民族神話的同時,努力把中國神話置於世界神話之林,揭示出它們與世界各國神話的同存,此書對提高中國神話的地位起了很大的作用。
茅盾先生曾在1978年10月8日的《人民日報》上發表《重印〈中國神話研究ABC〉感賦》一詩,大發肺腑之言:“五十年前流亡日,文壇爭論正喧闐。聊驅蚊蚋搜神話,不料專家出後賢。病眼迷離感慨多,椎輪大輅竟如何。少年銳氣今銷歇,仰望專家阿彌陀。”此處專家指袁珂。
袁珂在漫長的學術生涯中,辛勤耕耘,填海追日六十年,可稱得上高質、高産。他一生著述頗豐。1950年,第一部神話專著《中國古代神話》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由此奠定了袁珂的學術聲望。之後,袁珂先後撰寫了《古神話選釋》《神話論文集》《袁珂神話論集》《山海經校注》《巴蜀神話》(合著)等20多部著作及800余萬字的論文。800萬字的著作,其中不少的作品被譯成了日、俄、英、德、法、西班牙、韓等多種語言,並産生了廣泛影響,為弘揚華夏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神話傳説:從盤古到秦始皇》是袁珂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其因專業系統且通俗易懂,出版30年來,受到了國內外讀者的廣泛歡迎,並且被翻譯成俄、日、韓等多種語言。1983年,在舊版《中國神話傳説》基礎上歷經兩次重要增補修訂而成的新版《中國神話傳説》一書,內容已達原來的4倍,字數達六十余萬。(譚宇宏)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