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4月4日電 (記者 龍敏 劉舒淩)清明,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日子。海峽兩岸都將這一天定為法定節假日,返鄉祭掃者絡繹于途,是近年來共有的民俗景象。
4日,在臺北富德公墓現場的人潮中,中新社記者切身感受到臺灣慎終追遠的傳統仍在,與此同時,環保祭掃的新風則融入百姓生活。
上午近9時,臺北市長柯文哲從捷運動物園站出口處搭上清明免費公車,出席富德公墓內新辟樹葬區的揭幕活動。
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
資料圖:清明時節,臺灣民眾在臺北富德靈骨樓處燒香。 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
活動現場,柯文哲力薦環保自然葬:臺北沒有過多山坡地可開闢成墓地和靈骨塔,將來趨勢一定是環保葬,如樹葬、花葬、海葬等,市府都有相關免費措施。
他還説,希望民眾在清明祭祖時可以減香減金(減少燃香及焚燒金紙),預定明年在全臺北推廣“以米代金”(購買愛心白米祭掃,可帶回食用或捐慈善團體)。
金鈴園和紫雲庭是富德公墓的第12和13個樹葬區,本月4日投入使用。據富德公墓管理方統計,自2007年啟用至今,樹葬區已使用9739穴,平均每年增長23.4%。
在光線明媚、綠樹依依的庭園中,不少民眾在親人長眠地久久佇立、輕聲説話。60歲的新北市民劉輝陽當天再次乘公車前來,他的夫人一年多前去世,生前決定與其妹妹安葬在相鄰的樹葬區。劉輝陽對中新社記者説,樹葬這樣的殯葬方式正在被更多人接受,在世者既表達了對逝者的懷念,也更環保。
墓園門外,臺北環保局設置有“代焚燒金銀紙集中處”,提供紙錢集中焚燒服務。“集中代焚燒,心意不減少”的宣導得到市民積極響應,多部大型貨車接續著把金紙送往焚化廠。
臺北殯葬管理處今年還設置了“線上祭祀”,市民可在家祭掃,3D情境貼近實景,並依個人宗教信仰作了區分。
臺灣人常説“清明不回厝無祖”,意指清明節不回家掃墓就等於沒有祖先。清明假期民眾紛紛出外掃墓踏青,也令多地出現擁堵及墓園火警。
據中央社、中時電子報等媒體報道,僅臺中市一地,據消防局統計,從1日早上8時起到3日傍晚,共發生約228件公墓火警。該市消防局長蕭煥章表示,有些民眾燒紙錢,沒將火熄滅就離開,造成山坡雜草及公墓火警,所幸均未造成重大災害。
4日是假期最後一天,臺灣多路段午後已現返程車潮,擁堵景象將持續到深夜。(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