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梅葆玖逝世一週年,其臺灣弟子魏海敏將於4月起在海峽兩岸舉行《在梅邊·九歌》“曲集”巡演,精選《天女散花》《西施》《生死恨》《太真外傳》《霸王別姬》《宇宙鋒》《洛神》《穆桂英挂帥》8部梅派名劇中的代表性唱段,並收入崑曲《牡丹亭》選段。
魏海敏1957年生於臺北,幼年起接受京劇表演培訓,初學刀馬旦,後習青衣。1978年從海光劇校畢業後即任海光國劇隊當家青衣花旦,1991年正式拜梅葆玖為師,專攻梅派藝術。
回憶起拜師的原委,魏海敏15日在京接受採訪時説:“1982年,我在香港第一次看到老師的現場演出,驚為天人。那一次,我才看到了京劇藝術的高度,從此立定以京劇為業的志向,再無改變。也是在那一次,我就許下了拜師的心願,直到1991年才夢想成真。”
拜師後,魏海敏創造一切機會頻繁往返于兩岸,從最基本的發聲、動作開始重新回爐。1996年,她以兩折最難演的梅派戲《貴妃醉酒》和《宇宙鋒》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而今,魏海敏早已是公認的“梅門大師姐”。
“梅蘭芳先生給人的感覺是‘非仙即後’,但其實他演過很多角色。早在上世紀20年代,他就編演了大量的新戲,在‘四大名旦’中奪魁就有一部分是勝在新戲上。”魏海敏説,“終其一生他都在開拓、創造,即使看《在梅邊·九歌》中的九個角色,也是各自迥乎不同。我最服他的地方就是他對角色的塑造,而他始終保有的創意精神,是我們最應該傳承併發揚的。”
魏海敏説,梅葆玖晚年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投入到京劇藝術的傳播和交流上。她與老師的最後一次同臺,是2014年10月紀念梅蘭芳誕辰120週年的“雙甲之約”收官演出。那次巡演,梅葆玖帶著弟子們沿著當年父親的出訪之路重走了美國,後又再訪台灣。在臺北兩廳院的舞臺上,梅先生曾動情地説:“我父親的遺憾之一是沒有到過臺灣,我很幸運,不但來過好幾次,這裡還有我的開門弟子魏海敏。”
“有生之年能夠拜入梅門,重新接續起兩岸的傳統文化血脈,每每想來,總覺不可思議。”魏海敏説,與梅葆玖的師生情緣不僅開啟了梅派在當代的傳承,也充分發揮了傳統藝術在兩岸之間不可替代的紐帶作用。
據介紹,《在梅邊·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將於梅葆玖逝世的4月展開巡演:4月4日在上海首演;4月7日、8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4月21日、22日在臺北松煙誠品演藝空間演出;9月將趕赴泰州梅蘭芳藝術節演出。(白瀛)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