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我們在臺北書展現場,為你精挑細選了這35本新書

2017年02月17日 10:49:46  來源:鳳凰文化
字號:    

  《動作片的國家行動:冷戰時期東亞男性的身體·暴力·市場》

  作者:李英載

  東京大學出版會

  2016.12

  書封

  1950年代以後,出現了將“冷戰亞洲”男性身體特徵與武術結合的“動作片”,很明顯地與當時的政治狀況具有重疊的共同性,在跨國媒體所製作的電影中,不經意地刻畫著政治上的真相。封面設計採用的是李小龍經典電影《精武門》的劇照,只看這個封面就足以讓中國讀者興趣倍增了。只是要想閱讀的話,還得精通日文,此書尚無中文譯本。不過既然陳列在了臺大出版中心的展位上,或許明年的臺北書展有希望見到中文版吧。

  《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和》

  作者:駒込武

  譯者:吳密察、許佩賢、林詩庭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7.1

  書封

  這不僅是一本日本帝國史,更是東亞殖民地史。文化作為政治統治的一個重要方面,成為20世紀日本帝國擴張侵略過程中極為重視的部分。作者在書中剖析了朝鮮、中國臺灣、偽滿洲國、中國華北淪陷區的“同化政策”以及相互影響。銘記歷史的創痛,不應止于憤怒和仇恨,更應該對歷史進行深刻研究,了解歷史的真相和複雜細節,從而汲取教訓、保持清醒。

  大塊文化展位

  展位現場

  《那不勒斯故事》(一)

  作者:艾琳娜·斐蘭德

  譯者:李靜宜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7.1

  書封

  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的斐蘭德,以女性成長故事著稱,真實姓名和長相卻從來不曾曝光,頗為神秘。《那不勒斯故事》是從2011年陸續出版的四部曲小説,帶有自傳色彩。小説以回憶的方式,講述了兩個女子長達六十年的友誼,內容廣及十個家族與六十年的生命歷程,是一部豐富、深刻、溫暖的成長小説。故事背景是二戰後的那不勒斯,貧窮街區、黑幫橫行、經濟衰退、左翼思想盛行……斐蘭德述説了一個街坊、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故事,而外在環境的變遷,也反過來改變了兩位主角之間的關係。該系列的第四部入圍了2016年布克國際獎決選名單,而繁體中文版的二、三、四部將在2018年1月前全部出版。

  《忽遠忽近》

  作者:幾米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6.12

  書封

  “他們是如此靠近,卻又如此遙遠。” 每個人心裏都有那樣一個人:跟朋友相比,他總是更加知道你的痛處,很願意隨時戳戳你;跟戀人相比,他陪伴你更久,更知道你的喜好,共同分享大大小小好的壞的各種記憶,願意隨時在你身邊而沒有壓力。但是,當別人問起,你們都會不好意思地説,“我們只是朋友!” 《向左走 向右走》之後,漫畫作家幾米心裏一直掛念著另一對戀人的故事——青梅竹馬,卻一直無法確定彼此。《忽遠忽近》畫出了我們當下的時代,在變動中渴求平穩、充滿選擇卻又難以確定、千瘡百孔但不想再受傷的人們的共同縮影。情人節又到了,希望這樣的“戀人”都能勇敢地説出心中的“愛”吧!

  《臺北秘密音樂場所:有音樂,我就能在這城市生存》

  作者:李明璁/策劃、張婉昀/主編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6.12

  書封

  一份臺北的聲音指南,適合熱衷於探秘文藝臺北的年輕朋友。23間臺北秘密音樂場所,演示著23種風格截然不同的音樂生活。從唱片行、音樂咖啡、音樂酒吧、Live House、複合展演空間、歌廳、民歌西餐廳到廣播電臺,還有更多音樂場所在城市角落靜靜守候,在這之中,總能找到一處與靈魂巧妙鑲嵌的音樂場合,每當推開店門,就能確信:只要音樂在這裡,自由就如影隨形。本書還在附錄中精選了100個臺北音樂場所,方便讀者按圖索驥。

  獨立出版聯盟展位

  展覽現場

  《性·歡欲·金蓮:解構纏足性文化》

  作者:柯基生

  獨立作家

  2016.7

  書封

  如果僅僅把本書當作一本春宮圖畫冊,那就過於低估它的價值了,雖然近百張春宮秘戲圖的確堪稱活色生香。作者柯基生為國際纏足研究專家、世界最大三寸金蓮收藏家,創併為三寸金蓮文物館館長。作者結合本身醫學背景,從醫學觀點全面探究纏足文化,深入剖析纏足帶來的身體影響、心靈滿足以及性愛的衝擊,並輔以性學、民俗學、解剖學等,嘗試為中國千年纏足文化構築出一幅完整的全景圖。

  《澳門新文學大賞》

  作者:盧傑樺、雪堇、譚俊瑩

  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2017.1

  書封

  對於中國現當代文學而言,大陸、香港、臺灣從來都不缺少材料,但澳門好像就差了點,大概多數人都無法説出澳門有哪個作家、有哪些作品,似乎這是一塊文學的荒漠。事實上,澳門也是有屬於自己的文學的。這套《澳門新文學大賞》包含了盧傑樺、雪堇、譚俊瑩三位作家的作品,或許可以打開我們通向澳門文學的一扇門。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的盒子上“澳門新文學大賞”七個字是用毛筆手書的,仔細對比,會發現每一套都有著細微的差別。

  《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

  作者: 伊恩 布魯瑪

  紅桌文化

  2016.11

  書封

  伊恩 布魯瑪是著名的荷蘭知識分子、作家,國內讀者已經非常熟悉,近年出版的《零年:1945》、《罪惡的代價:德國與日本的戰爭記憶》等在國內備受追捧。這本《殘酷劇場》是布魯瑪歷年來在《紐約書評》所發表的一系列藝文評論、歷史散文的精選。二次大戰期間,世界各地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屠殺、滅種事件。布魯瑪説,“我不相信有人天生是魔鬼。人會做出邪惡的事,往往是出於堅信自己做的是對的事。”為了追根究底,布魯瑪帶讀者省視納粹佔領的巴黎、被盟軍轟炸成廢墟的柏林、爭議不斷的《安妮 法蘭剋日記》、神風特攻隊,從電影、文學、藝術、音樂的表現中,提供給讀者一個理解人類當前處境的角度,讓我們對生活中所見之美、暴力和殘酷,有更深刻的體會。

  漫遊者文化、果力文化、地平線文化、豐富文化聯合展位

  展位

  《故事的解剖》

  作者:羅伯特·麥基

  譯者:戴洛芬、黃政淵、蕭少嵫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4.8

  書封

  這是一本“編劇聖經”,世界各大院校的電影學院都將其列為教材,它也深刻影響過電影《魔戒》導演彼得·傑克遜。在這本書裏,各種編劇技巧和經驗都被一一説明,如果你有志於創作故事,甚至想進入如今急速膨脹的中國電影業,那麼不妨看看。

  今週刊展位

  現場

  《我們並不知道》

  作者:金宇澄

  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17.1

  書封

  這是文化君在臺北書展最後時刻發現的一本書,來自大陸著名作家金宇澄。其實這本書早在2006年和2015年就在大陸出版過兩版簡體字版,這次首度在臺灣出版繁體字版,金宇澄對篇幅進行了增加。大陸版的書名《洗牌年代》包含著文革時期上山下鄉知青的南北大洗牌之意,臺灣版之所以改換了標題,是取臺灣讀者並不知道彼岸的那段歷史之意。而且如同金宇澄在自序中所説,繁體豎排的排版本身已使作品的面貌發生了變化。

  經典雜誌展位

  《考古臺灣:穿越時空的搜尋、解謎與保存》

  作者:陳歆怡/著,楊子磊、顏松柏/攝影

  經典雜誌出版社

  2017.2

  書封

  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小編來臺灣的次數越多,對這裡的歷史、文化就越發好奇。對於大陸人來説,更加熟悉的是臺灣的近代史和當代史,而對於考古層面的臺灣一無所知。這本書的重要價值之一就是更新了臺灣考古知識,彰顯了考古文化資産的價值,透過考古,重新認識這片土地上的人類活動,以及自然與人文環境的漫長變遷。而尤其難得的是借古鑒今,回應當代環境議題,為天然災變頻繁的臺灣留下一份千年備忘錄。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