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月18日電 (記者 丁思)“如今,越來越多的餐飲店將當地文化融入地方美食,打造一場‘文化盛宴’,並運用很多人力成本,追求色澤和造型,看起來‘高大上’,但真正難以融入市場,更難以走入老百姓的餐桌。”江蘇“絲綢宴”創始人董定珠18日在蘭州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稱,如何通過美食讓世界民眾了解中國文化,如何讓“文化盛宴”飛入尋常百姓家,是她現階段的目標。
由敦煌飲食文化研究中心舉辦的第六屆絲綢之路與敦煌飲食文化高層論壇正在蘭州舉行,來自兩岸100多名美食家齊聚蘭州,為兩岸文化餐飲發展出謀劃策。
近年來,隨著《舌尖上的中國》、《年味》等紀錄片播出,融合地域文化和家鄉風情的美食受到世界民眾的喜愛,文化因素成為美食的受關注點。
與此同時,各地高檔餐飲業相繼推出以在地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盛宴”,諸如西北的“敦煌菜”、江南的“絲綢宴”等聲名鵲起,承載文化的美食讓食客認識了中國文化,但高昂的價格卻讓普通大眾“敬而遠之”。
“文化盛宴日漸流行的同時,也凸顯出一定的問題,它離普通大眾越來越遠。”別出心裁地將綢都人文元素和絲綢文化融入餐飲的董定珠説,文化融入餐飲助力當地企業品牌提升,但餐飲的本真是讓更多人品嘗美味。
從敦煌文獻中“淘出”四五十種古代敦煌美食、創立“敦煌菜”的趙長安提出,“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是他對敦煌菜未來的規劃。他説,我們要採用現代的烹飪技術,符合現代人的口味特點,讓時尚與古典完美結合;策劃民間美食節,讓敦煌菜“飛入尋常百姓家”,讓老百姓也能享受美味、品味文化。
臺灣美食家梁幼祥則稱,“中國飲食在發展的同時,千萬不能忘了根本,它的包容性更要體現在普通食客和市場的推廣上”。他説,現今,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餐飲業的發展也日益多元,並將中國文化典故“植入”菜品,這是餐飲業朝著國際化發展的一條捷徑。
對於日益標榜國際化、難以放下身段的“文化盛宴”,梁幼祥建議,其在市場行銷推廣可借鑒“異業的結合”,美食透過經濟、技術、教育、文化展覽等與各行各業相結合,將美食更立體多面地向大眾普及,重新發現飲食文化的厚重底蘊。(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