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灣生回家》造假風波盪漾 臺灣輿論劍指社會心態

2017年01月06日 15:29: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暢銷書《灣生回家》作者、同名紀錄片製作人田中實加近日承認其身份並非臺日混血的“灣生”後裔一事,引發島內輿論關注譴責。更有學者直言,該事件是選擇性失憶、認同錯亂。

  田中實加日前發表道歉聲明,承認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本名陳宣儒,作品中提到的“日本奶奶”田中櫻代與自己並無血緣關係。

  針對此事,此前曾具名推薦《灣生回家》一書的政治大學教授、臺灣作家陳芳明指自己“很受傷”,批評田中實加“利用臺灣人的歷史失憶症,才使謊言獲得存在的空間”。

  《遠望》雜誌社長、臺灣淡江大學經濟係副教授林金源撰文批評,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為何冒道德上的大不韙,假扮不曾存在的日本人,寫出、拍出賺人眼淚的書和電影《灣生回家》?因為,此舉符合政治正確,有市場。

  他指出,臺灣人不只是歷史失憶,而且是選擇性失憶,更重要的是國族認同錯亂,田中實加因此才能得逞。一人的造假,固然令人遺憾,但是什麼樣的環境,孕育了“田中實加”,卻更值得臺灣人深思。

  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也痛批“假灣生”,他指出,日本人成功地製造出臺灣人以擁有中國血緣為恥的“被殖民‘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灣生回家》剛好記錄少部分臺灣人的無知與無恥。

  蔡正元稱類似行為——否定自己的出身血緣,捏造自己的先祖血統,徹底抹滅自己的出身尊嚴,去迎合“臺獨”論述和殖民心態。

  《聯合報》亦發表評論指,這次造假的癥結在於臺灣的戀日和自戀。文章稱,臺灣對歷史的認知一向停在淺層,浮面的情緒大過深層的反省;也因此,整個社會才會在“慰安婦是否自願”這種問題上糾纏不休,甚至演出“納粹變裝秀”也覺得無所謂。

  文章還進一步指出,李登輝召喚的媚日情結,加上陳水扁鑄造的“愛臺灣”本土意識,使得“戀日”和“自戀”兩種心理交互作用,藉由日本作自我投射。除了《灣生回家》《海角七號》《嘉農》等作品的熱銷,也都相當程度反映了這樣的心理。

  目前,出版《灣生回家》一書的遠流出版社已表示,在相關爭議得到確認前,田中實加的作品《灣生回家》和《我在南方的家》將不再供貨,並接受退書。

  此外,由於書籍《灣生回家》曾獲2015年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在田中實加道歉後,臺灣當局文化主管部門發表聲明,表示將邀請專家討論作者身份是否影響金鼎獎結果,並稱“不排除邀集2015年該書獲獎當屆評審重新討論”。(記者 張曉曦)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