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6日電 臺灣《旺報》6日刊發大陸赴臺交換生周雪林的文章稱,之前在雜誌上看到一篇關於臺灣的文章,題目是《臺灣人的溫和善良,令我們自慚形穢》,讀了以後感觸良多。它説:“臺灣真正的魅力在於人,而不在於物。”説出了作者的心聲。
文章摘編如下:
我身邊很多的人都説想去臺灣旅遊,因為最近臺灣陸客減少,旅遊價格變得比較便宜。他們都知道我在臺灣待過半年,所以跑過來詢問我的意見。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臺灣和上海相比,哪個比較繁華?”
我回答説,如果你們去臺灣是想看高樓大廈,享受都市繁華,那就省省力氣,直接去上海看就好了。臺灣除了臺北101和幾家百貨公司的大樓能滿足你對大都市的幻想外,其他沒有一項達標。去臺灣,應該是去感受她的風土人情,而不是車水馬龍。
我的話可能擊碎了他們對臺灣的幻想,但我卻講出了臺灣的真實魅力。
臺灣最繁華的地方數臺北,但是在臺北,你能看到的是並不整齊的、灰矮陳舊的建築,大街上來來往往穿行著引擎聲轟鳴的摩托車,整個景象看起來亂糟糟,像文章裏面講的,像八九十年代的大陸城市。
這對於習慣了看被規劃得整整齊齊的城市的大陸人來説,看到臺灣的第一印象確實會不怎麼好。但是你一旦在那個地方久居一段時間,靜下心來,你會驚喜地發現,他們所有街道房屋的形成是跟隨著生活的腳步,慢慢地演變成了今天的樣子。它們是生活的産物,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行走在這樣的街道上,少了那些鋼筋水泥的戾氣。
在臺灣的半年,我曾經無數次行走在這些彎彎曲曲的道路上,行走在深街小巷裏,感受到臺灣旺盛的生命力和她飽滿的情感力。
還有一些想去臺灣交流學習的同學總是會問我,在臺灣,臺灣人會不會歧視大陸人。聽到這句話,我笑了,其實半年前,我心裏面也有這樣的擔憂,但是在那邊生活半年後,這種擔憂已經完全被化解。我説,人家幫你都來不及,怎麼會有歧視一説呢。
我曾經遊玩臺灣的路上,接收到來自無數臺灣人的幫助。就在我離開臺灣的那一天,在臺北的地鐵站,因為不知道怎麼坐、坐幾號線到松山機場,得到一位女孩的相助。她的幫助不是説簡單給你指一條道就完事兒,而是親自領著我坐上那趟地鐵,自己才轉身走開。短短的相遇,我們互留微信。直到回來以後,我們還有聯繫。人和人的親近竟然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完成,多麼奇妙。
想起起初她要幫助我的時候,我的心裏還有戒備,怕她是騙子。現在想來,多麼慚愧。
回大陸後,我嘗試繼續保持這個習慣,後來在擁擠的人潮中,我漸漸鬆懈,終究又隨波逐流了。曾經發誓,回來後,在乘坐公交車時,繼續向公交車司機問好道謝,買單時繼續向服務員道謝,在馬路上,像臺灣人那樣熱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可是,現在我回來了,發現曾經發誓要做到的,現如今沒有一樣是真正做到的。(周雪林/中州科技大學交換生)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