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重陽節:港澳回鄉祭祖 臺灣贈金敬老

2016年10月12日 08:33:1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佳節又重陽。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賽紙鳶(風箏)等傳統的慶祝方式,都為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重陽節打上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印跡。但在傳統之外,港澳臺地區慶祝重陽的方式也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香港:過法定節假日 掃墓祭祖

  重陽節是香港的公眾假期,港人對它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港澳人的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由於香港的主要墓園都在山上,掃墓的同時也實現了登高,頗切合時節。

  在重陽節前幾日,香港市民就陸續開始掃墓,特區政府也提前公佈了墓地附近的交通安排,並提醒市民注意防火。這些掃墓人士大多以一個或數個家庭為單位,帶上豐富的祭品和香燭來拜祭先人。許多香港人掃完墓、看望過先人之後,再舉家帶上吃喝,去野外郊遊。所以清晨去墓地的各公路特別擁擠。

  因此,重陽節前後,港澳地區的鮮花店、紙制祭品店生意興隆,僅次於清明節。

  澳門:燒豬、鮮花寄哀思

  在澳門,重陽節同樣也是法定假日。燒豬和鮮花是重陽節傳統的祭拜物品,當天一大早,就有不少孝子購買燒乳豬祭祖,路上出現三三兩兩攜帶香燭、紙祭品的人趕往墓地。澳門新、舊西洋墳場,氹仔孝思墓園等多個墓地出現掃墓潮。

  為配合重陽節市民登山、掃墓,澳門特區政府交通事務管理局還對相關地點實施了特別的交通管制,並開通了接駁市區與掃墓地點的公共交通專線,方便市民出行。特區政府還在各墓地預設了多個“化寶盆”,供居民燃燒祭品。各墓地雖然人潮不斷,但秩序井然,大部分居民祭祀後清理雜物帶走,保證了墓地的整潔。

  利用重陽假期,闔家出行,親子同樂是澳門當下流行的過節方式。在澳門的松山,可以看到手持風車登高的市民。古時為躲避災禍的重陽登高,已被注入了放鬆心情、親近大自然,做運動、練身體的全新意義。

  臺灣:贈金敬老

  臺灣地區過重陽節的風俗起源於大陸。據傳,當時鄭成功到臺灣,也把大陸有關重陽登高、佩茱萸、食米糕、飲菊花酒、賞菊等民間習俗帶到了臺灣。從那時起,臺灣的讀書人也喜歡在重陽節舉辦詩會,登高飲酒,吟詩作樂。

  經過幾百年的演變,重陽節的傳統風俗已經與當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並衍生出新的慶祝方式。如今臺灣和大陸一樣,給重陽節賦予了懷鄉思親、尊老敬老新的涵義。臺灣從1966年起定“重陽節”為“老人節”,以重陽節開始之後的一週為“敬老周”。並規定戶籍登記人口的65歲以上為老人,領有老人證,可以免費坐公共汽車和享受醫保等福利設施。從1999年始,臺灣開始流行贈金百歲老人的習俗。除金鎖片和敬老禮券外,臺灣各縣市幾乎都在重陽節前夕開展拜訪人瑞、送敬老金賀禮等貼心活動。

  在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古老的重陽節,今天已演變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然而,不論慶祝的方式如何多樣,重陽節的重要內涵始終離不開孝道與敬老,這是中國人顧本思源的美德,應該世代相傳下去。(綜合編輯)

[責任編輯:高斯斯]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