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一片茶心連兩岸鄉記

2016年07月14日 08:18:5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2016年07月12日 19:38:02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7月12日電(記者章利新 陳鍵興)把臺灣南投的舊居改建成歷史文化館,是在大陸打拼多年的臺商李瑞河的一個大心願。81歲的他不久前回到家鄉,拄著拐杖,領著記者參觀新修的“李氏家園”,暢談家族兩百多年的兩岸遷移歷史,講述茶葉如何從這裡出發架起兩岸的貿易和文化之橋。

  如今,這座矗立在名間鄉松柏嶺的“李氏家園”共有三層,分設“隴西堂”“李家史館”“天仁、天福史館”等展館。展館內,李氏先祖的牌位和族譜被擺在顯著的位置。兩百多年前,先輩李正直從大陸渡海來臺,到李瑞河已是第七代。

  關於歷史,李瑞河説:“現在的年輕人對歷史迷迷糊糊的,但我很清楚我們的祖先從哪來,我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李家在名間鄉世代種茶,對茶葉的種植、製造、銷售都有獨特技術和經驗。李瑞河記得,小時候家中有兩公頃茶園,但仍然生活困苦。“年輕時,常騎著自行車出去賣茶葉,一騎就是一天,又餓又累,渴了就趴在溪邊喝水。”他回憶説。如今,那輛自行車就陳列在館中。

  提高茶農的收入,提高茶葉的附加值,成為李瑞河幾十年來努力的目標。如今,作為天仁、天福集團創辦人,李瑞河信心滿滿地説:“21世紀是中國茶的世紀,因為中國在崛起,中國人正走遍全世界,中國茶和茶文化也必將走向世界。”

  如今,李瑞河不僅把自己創辦的天仁、天福做成了行業標桿,還開辦茶博物館、茶學院等文教機構,在全世界以茶會友,傳播茶文化。“把這個行業的地位和內涵提升起來,把數千年的茶歷史和茶文化彰顯出來,這是我的使命。”他説。

  然而,他的創業之路並不平坦。1990年,臺灣股市大動蕩,李瑞河旗下證券公司出現鉅額虧損,他變賣個人資産清理債務。就像舊居的六角涼亭對聯所寫“花甲再創業,芳草報故園”,1993年已近花甲之年的李瑞河跨過海峽,到福建承包茶園,重新開啟創業之路。

  “我進入大陸市場的門票是花了30億台幣買的,雖然昂貴,但值得!”李瑞河笑言。

  臺灣茶本就來自福建,不管是茶種,還是制茶工藝、飲茶習慣,都與福建一脈相承。回到福建創業,也是李瑞河回到臺茶的源頭。

  回到自己的祖籍地福建漳浦縣,在那裏建起了天福茶莊,李瑞河找到了事業重振的新起點。“茶樹的根在大陸,自己的根也源自大陸,愛茶、愛鄉密不可分,早已融為一體。”他説。

  從1998年到2011年,李瑞河創辦的“天福茗茶”平均每年規模成長25%。到今年6月底,“天福茗茶”在大陸設有1276家門店。“雖然近5年略有下滑,但我們相信明後年就能復蘇,未來我們希望門店能開到2000家。”李瑞河樂觀地説。

  走在松柏嶺的街道上,街坊鄰居看到李瑞河,紛紛上前打招呼,拉著他喝茶敘舊。他説:“這裡是我的出生地,漳浦是我的祖籍地和事業重心,都是我深愛的家鄉。”

  在這趟還鄉之旅中,李瑞河的長孫李翊綸始終陪伴著他。去年從美國大學畢業後,李翊綸就回到臺灣天仁實習,常聽同事説起爺爺的經歷,此行更是讓他貼近家族的歷史。“天福在大陸有傳奇的創業歷史,李氏家族也有曲折的歷史,這些一定要傳承下去。”他説。

[責任編輯: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