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林森與家鄉》文化論壇舉行 推進兩岸和平發展

2016年06月06日 08:0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6月5日電(孫賢迅)海峽兩岸同胞5日相聚在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故鄉福州舉行《林森與家鄉》文化論壇,緬懷辛亥革命元勳林森為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救亡圖存努力奮鬥的一生,學習和繼承他為中華民族復興、崛起的精神,推進兩岸和平發展。

  林森,原名天波,1868年2月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鳳港村一個普通人家,早年在家鄉讀書,後考入臺灣西學堂、電報學堂,隨後留在臺灣工作,在臺灣度過了他寶貴的青壯年時代。甲午戰爭後,林森投入到反對割讓臺灣的抗日鬥爭中,隨後,林森在臺灣加入興中會,他的革命生涯就是從臺灣開始的,臺灣是他的第二故鄉。

  林森是中國民主政體的開路先鋒,他親歷了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對中華民族危難有著切膚之痛。基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林森追隨孫中山先生,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反清革命的救國鬥爭中去。為了中國的民主革命,孫中山一生兩次出任大總統,為輔佐中山先生,林森也兩次擔任參議長。他為推翻腐敗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立下汗馬功勞,是民國肇啟舉足輕重的元勳。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發動了局部侵華戰爭。在民族危亡時刻,1931年底林森出任國民政府主席,他極力反對對日的消極、妥協政策,力主全面抗戰。在此後的12年間,他以極大的熱忱、堅定的立場、鮮明的態度投身到抗戰救國的偉大而艱苦的大業之中。林森逝世時,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唁電寫道:“國府主席林公領導抗戰,功在國家,茲聞溘逝,痛悼同深。謹此致唁。”

  作為近代中國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林森在海峽兩岸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臺灣民眾崇敬的民主革命家。不僅在臺北矗立有林公銅像,建有林森公園,在臺中、臺南、屏東、宜蘭、桃源、花蓮、彰化等市、縣均有以林森命名的街路,可見臺灣民眾對林公的懷念之深。2011年,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題詞並贈匾福建省林森研究會“承先啟後宏揚華夏”,紀念這位情係兩岸、為光復臺灣而奮鬥的辛亥革命元勳、抗戰元首。

  一百多名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和林森後裔出席《林森與家鄉》文化論壇。福建省林森研究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5日選舉産生了福建省林森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林小影出任會長,林武秀出任常務副會長。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葉家松為第二屆理事會會長、副會長頒發聘書。

  林武秀告訴記者,為弘揚林森的愛國主義精神,推進兩岸和平發展,福建省林森研究會成立以來,聯合海內外有識之士蒐集林森在辛亥革命中的史料、文獻,並在林公家鄉閩侯建設林森公園,該公園佔地逾百畝,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