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參與比賽的木雕坯體。 廖靜 攝
圖為兩岸木雕職工比賽雕藝。 廖靜 攝
中新網泉州11月18日電 (廖靜)“期待能有更多學生加入雕刻行業。”18日,臺灣苗栗三義木雕協會監理事蔡仁福在泉臺兩岸雕藝研討會上表示,兩岸木雕等藝術行業需要年輕人的加入,既能完成藝術的傳承,也能增加藝術的創意發展。
當天,泉臺兩岸職工雕藝技能競賽暨雕藝研討會在泉州臺商投資區舉行。兩岸數百名職工同臺競技、以技會友。與此同時,兩岸木雕大師共同研討木雕産業的發展與未來。
熱火朝天的比賽場上,木雕工們或半蹲,或低頭,或起立,爭分奪秒完成作品。按照規則,參賽選手將在規定時間內把毛坯作品或自備材料獨立製成作品,通過比拼技藝和創意,決出名次。
“雕刻等傳統技藝以廟宇文化佛像等形式傳入臺灣,隨後抽離成普通民眾收藏的藝術品。”臺灣苗栗三義木雕協會會員戴堯煙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是學傳統木雕,隨後遭遇臺灣傳統手藝人失業大潮,從而開始接受西方美術教育。
逐漸地,包括戴堯煙等在內的臺灣木雕師傅學會利用骨骼、肌肉等西方美學理念來充盈中國傳統題材,因此,臺灣木雕大師創作的作品既傳統又現代。
“我們更注重使用公仔等卡通動物作為素材。”帶來作品《豬壽如意》參賽的蔡仁福介紹説,他的作品有三隻卡通小豬與壽桃,如意組成的作品。他説,兩地雕藝手法不一致,臺灣注重選材,注重材料的天然造型。
比賽中,除了兩地鮮明的創作手法差異外,福建省美術協會顧問顧正也認為,一件優秀的藝術品,應包括創作者思想文化的積累。目前,泉州木雕、石雕、漆線雕、影雕等技藝傳承了上千年,但文化創意的融入已勢不可擋。
在泉州,雕刻藝術已經出現宗教佛具、現代家居、遠離建築、室內裝飾裝潢和旅遊工藝品五大系列200多個品種。蔡仁福表示,期待兩岸木雕行業頻繁互動,既可取長補短,也可繁榮兩岸木雕的發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