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臺師生美和會”于30日上午在屏東美和科技大學舉行。(台灣網普燕攝)
台灣網10月30日屏東訊(記者普燕)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民族風兩岸情——第四屆兩岸族韻喜福匯暨兩岸少數民族大聯歡活動”日前在臺正式啟動。活動的首場演出——“京臺師生美和會”于30日上午在屏東美和科技大學舉行,大陸和臺灣的少數民族青年學生同臺演出,通過歌舞表演等藝術形式,展示出各自民族的民俗風情和藝術魅力,在交流互動中增進兩岸少數民族同胞情誼和共識。
兩岸少數民族青年:在演出中學習和交流
本次演出活動的大陸青年主要來自中央民族大學和北京舞蹈學院藝術類專業,包含國家一級演員和全國歌舞表演大賽金獎獲得者。他們帶來的傣族、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朝鮮族、侗族等幾個大陸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歌舞和樂器表演,充分展示了大陸少數民族文化風情和較高的藝術水準。與他們同臺演出的,是美和科技大學、內埔農工等院校的臺灣少數民族藝術社團學生,通過豐年祭等民俗風情表演,展示出阿美族、排灣族、魯凱族等多個在地臺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當天的演出獲得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譽。美和科技大學舞蹈專業的昂金?高樂桑(排灣族)觀看演出後激動的對記者表示,一個月前,她就在期待這場演出,雖多次到大陸參與少數民族藝術交流,但像今天如此高水準的演出“並不常見”,“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希望多一些這樣的演出到屏東來”。
臺灣男孩簡冠暉作為演員第一次參加這樣的交流演出“很激動也很緊張”,他將當天表演中的大陸少數民族都記了下來打算“回去查資料”,同時“希望以後有機會到內蒙古和新疆去看看”。
如果大陸同學的演出代表了“精緻”的演出形式,臺灣同學的表演則是“真誠而熱情”的。國家一級演員、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演員汪子涵此次攜獲獎作品、古典舞《梁山伯與祝英臺》赴臺交流,這是他第一次如此深入了解臺灣的少數民族。“他們的表演質樸但非常具有感染力”,汪子涵認為,臺灣很多少數民族與大陸少數民族的音樂和舞蹈在“律動上非常相似,相信將有很多彼此學習、交流的空間”。
少數民族交流拓展了兩岸文化交流渠道
兩岸族韻喜福匯是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在兩岸文化交流領域的品牌項目,旨在通過兩岸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充分展現彼此獨特的藝術魅力,不斷凝聚民族共識與文化共識,至今已在兩岸成功舉辦過三屆,受到兩岸同胞的熱烈歡迎。
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陳子云表示,本屆活動在延續往屆活動成功經驗基礎上,更加側重基層和青年互動,“希望通過兩岸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交流進一步深化彼此了解,搭建起相互融合的平臺,實現心靈契合。”
演出當天,美和科技大學可容納近千人的劇場座無虛席,除本校師生外,大仁科技大學、內埔農工、美和中學、屏榮商工、民生家商等屏東地區院校的師生和當地的基層民眾也慕名來觀看演出。
美和科技大學校長陳景川表示,作為臺灣最南端的大學院校之一,美和科技大學地處偏僻,且學生大多為少數民族學生以及來自中南部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勢族群家庭,亟需更多的交流機會和人文關懷,“此次能夠與來自中央民族大學和北京舞蹈學院的學生同臺演出,為本校師生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相信對加強兩岸族群文化交流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擴大臺灣南部地區師生的文化視野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陳子云表示,作為兩岸交流橋梁與紐帶,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非常希望通過這樣的交流演出,彼此分享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地域風情,讓兩岸少數民族青年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本民族(群)文化,讓兩岸的百姓更加深入地欣賞少數民族的華彩篇章,夯實感情基礎。
據悉,參訪團隨後還將赴臺東布農部落和臺北中華文化大學繼續進行參訪交流。(完)
[責任編輯:吳曉寒]